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深虑论
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不可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
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
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小题1】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B.稍削析之而分其势   稍稍蚕食之,傅之国都而止矣
C.而王莽卒移汉祚   移风易俗
D.非智虑之所能周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建:一种分封的政治制度。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亲戚,使他们在各自区域内建立邦国。相传黄帝为封建之始,至周制度始备。
B.庶孽:非正妻所生的儿子。庶孽在文中指汉皇的同姓子弟。汉代不光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还分封同姓子弟来巩固统治。
C.篡弑:篡,封建时代特指臣子夺取君位,篡位, 泛指夺位。 弑 ,封建时代称臣杀君、子杀父母,如弑君、弑父。篡弑是儒家所不齿的。
D.法术:“法”与“术”的合称。韩非认为商鞅言“法”,申不害言“术”,两人所言皆有所偏,因而主张两者兼用。后因以“法术”指法家之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开始先从“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谈起,并把这种现象和天道挂上了钩,这是作者立论的核心。
B.在作为全文重点的第二段中,作者列举了大量史实,从秦始皇一直谈到了宋太祖,其用意是为了证明“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的正确性。
C.文中“天道”即历史规律。作者已经认识到,要想巩固政权,光靠积虑防范和镇压民众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是要顺应“天心”,即要对人民实行仁义。
D.由于思想上的局限性,作者对“天道”的理解还带有一定的宿命论的色彩。“不可以谋天”的提法实际上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消极态度。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2)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26 11:01: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勿斋记
(明)朱舜水
①世之学圣人者,视圣人太高,而求圣人太精,究竟于圣人之道去之不知其几千万里已。
②古今之称至圣人者莫盛于孔子,而聪明睿知莫过于颜渊。及其问仁也,夫子宣告之以精微之妙理,方为圣贤传心之秘,何独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夫视听言动者,耳目口体之常事,礼与非礼者,中智之衡量,而“勿”者下学之持守,岂夫子不能说玄说妙、言高言远哉?抑颜渊之才不能为玄为妙、骛高骛远哉?夫以振古聪明睿知之颜渊,而遇生民未有之孔子,其所以授受者,止于日用之能事、下学之工夫。其少有不及于颜渊者,从可知矣,故知道之至极者,在此而不在彼也。
③藤君素好学,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斋。因号“勿斋”,初见于太史所。士大夫之初遇,自有礼矣,不得轻有所请谒也,奈何以“勿斋”请余为之记也?余未知其人,亦何得轻为搦管,如贾人之炫其玉而求售也?抑其心久厌夫高远玄虚之故习,茫如捕风,一旦幡然,欲得余言以证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勿斋有之矣!“狂夫之言,圣人择焉”,余亦有之矣!
注①传心:传授道统。②刍荛:指割草砍柴的人。
概括作者的修身理念。(用自己的话作答。)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太和山记
从南天门宫左趋雷公洞。洞在悬崖间。余欲返紫霄,由太子岩历不二庵,抵五龙。舆者轿夫谓迂曲不便,不若由南岩下竹笆桥,可览滴水岩、仙侣岩诸胜。乃从北天门下,一径阴森,滴水、仙侣二岩,俱在路左,飞崖上突,泉滴沥于中,中可容室,皆祠真武。至竹笆桥,始有流泉声,然不随涧行。乃依山越岭,一路多突石危岩,间错于乱茜丛翠中,时时放榔梅花,映耀远近。
过白云、仙龟诸岩,共二十余里,循级直下涧底,则青羊桥也。涧即竹笆桥下流,两崖蓊葱蔽日,清流延回,桥跨其上,不知流之所云。仰视碧落,宛若瓮口。度桥,直上攒天岭。五里,抵五龙宫,规制与紫霄南岩相伯仲。殿后登山里许,转入坞中,得自然庵。已还至殿右,折下坞中,二里,得凌虚岩。岩倚重峦,临绝壑,面对桃源洞诸山,嘉木尤深密,紫翠之色互映如图画,为希夷注习静处。前有传经台,孤瞰壑中,可与飞升作匹。还过殿左,登榔梅台,即下山至草店。
华山四面皆石壁,故峰麓无乔枝异干;直至峰顶,则松柏多合三人围者;松悉五鬣,实大如莲,间有未堕者,采食之,鲜香殊绝。太和则四山环抱,百里内密树森罗,蔽日参天;至近山数十里内,则异杉老柏合三人抱者,连络山坞,盖国禁也。嵩、少之间,平麓上至绝顶,樵伐无遗,独三将军树巍然杰出耳。山谷川原,候同气异。余出嵩、少,始见麦畦青;至陕州,杏始花,柳色依依向人;入潼关,则驿路既平,垂杨夹道,梨李参差矣;及转入泓峪,而层冰积雪,犹满涧谷,真春风所不度也。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遂自草店,越二十四日,浴佛后一日抵家。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 希夷:唐末隐士陈抟,号希夷先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览滴水岩、仙侣岩诸胜 胜:胜景,美景
B.一路多突石危岩 危:危险
C.循级直下涧底,则青羊桥也 循:沿着,顺着
D.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    寿:祝寿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B.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C.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D.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和山四周群山环抱,百里以内茂盛的林木丛密分布,大树遮天蔽日,高耸入云。这与华山不同,华山四周都是石壁,山脚没有什么高大奇特的树木。
B.徐霞客这次游历共用了二十四天,从太和山到草店,途经嵩山、陕州、潼关、泓峪、坞底岔、龙驹寨等地,然后从草店回家。
C.徐霞客打算由太子岩经过不二庵,到达五龙宫,然后返回紫霄岩,但这一路线迂回绕路不方便,被轿夫们否定了。
D.徐霞客经过白云岩、仙龟岩之后,沿着石阶一直走到涧底,见到了青羊桥。山涧两岸山崖上草木繁盛,构荫蔽日,长长的清流弯弯曲曲,一座桥横跨其上。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至近山数十里内,则异杉老柏合三人抱者,连络山坞,盖国禁也。
(2)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程次公行略
明钟惺
新安有程次公者,名道赓,字幼和,渐江豪朗人也。公生而端慧,就外塾,所授书,一再过辄上口。其父,名儒也。雅不欲限以学究,将以世务炼之。有所经画,每与裁决。使治生,日:“货殖,非小道也。管商之材,黄老之学,于是乎在。”姑使试之,使得自以其意通宾客。客多而不杂。年二十七,命治盐策于淮,兼以其地近金陵,俾得游栖以广其意。
归籍其子母,全而报之父。念广陵去家远,心动思归,不必时至。乐武林湖山之胜,距新安可朝发夕至。且日:"废居之道,何地不可施?”改其鹺于武林。族子有材而失职者,察其可任,一以委之。然被息者再,任人之效也。而客日进,仁心慕义,贤士大夫乐与之游。尝贷某孝廉金,辛丑,孝廉成进士,卒于邸,举券焚之。人以此如贷金,非以孝廉故也,益多之,称程次公云云。浙之藩臬守令,争以客礼之,然无所请事。至从子见陵于贱而富者,躬囚服,出理之。
无何,闻其父病,跣而归。病良已,反杭。两月,而父病不起。居丧易而戚,乡里法之。自是亦不复为往时游矣。一室之中,图史为邻,延名师友课其子,能文章。今长男瑄在予门者是也。
癸卯,还新安。会岁大祲,谷贵,邑令劝粜。首出千石应,价为之平。丙午,失所匹,所委武林族子会计者又死,顾影单外,将反淮上故业。会姊之子黄归自燕,盛言燕中都会,质库岁息可十五。公亦欲乞一官,先举千金授之,随籍其家赀寄之宗人,不责券。将尽室就道,而黄之千金,业付酒家胡矣!公一无所问,而生计稍落,遂由金陵再至杭。杭之故人迎劳之,谓次公将为武林人也。公内自计:游莫如武林,居莫如金陵。遂有终焉之志。会有脾疾,就医京口。医以寒剂进,暴下,五日而卒。
瑄笃学有志行,将乞文以宠亡者。于一时年位高名,夷然不问,而责于予。始一岁中,月数拜予门,后一月中数日一拜,最后一日数拜。予恍然日:“此孝子也!”伤其志,为具其行事焉。
(选自《隐秀轩集》,有删改)
(注)子母:利息和本钱。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雅不欲限以学究     雅:向来
B.益多之,称程次公云云 多:赞赏
C.质库岁息可十五     质:抵押
D.随籍其家赀寄之宗人 籍:凭借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略:是叙述死者生平事迹梗概的文章。常由死者门生、故吏或亲友等人撰述,留作撰写墓志或史官立传的依据。
B.货殖:指谋求“滋生资货财利”以致富。《史记•货殖列传》就是专门记叙从事“货殖”活动的杰出人物的类传。
C.黄老之学:”黄”,指道教始祖黄帝;“老”,指道教始祖老子。黄老之学产生于战国中期,其学说的核心是“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D.孝廉:本为汉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名,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后来合称孝廉。明清时期,“孝廉”成为对进士的雅称。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从子见陵于贱而富者,躬囚服,出理之。
(2)一室之中,图史为邻,延名师友课其子,能文章。
(3)于时年位高名,夷然不问,而责于予。
【小题4】结合文章第二段简要概括程次公的形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