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养兰说
(明)陶望龄
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养之之法,喜润而忌湿,喜燥而畏日,喜风而避寒,如富家小儿女,特多态难奉。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以为草树清香无如兰味,洁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
休园中有兰二盆,溉之如法,然叶日短,色日萃,无何其一槁矣。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予就问故,且告以闻。
客叹曰:“误者子之术也。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其所谓甘与芳,子识之乎?臭腐之极,复为神奇,物皆然矣。昔人有捕得龟者,曰龟之灵不食也。箧藏之旬而启之,龟已几死。由此言之,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也。子固而溺所闻,子之兰槁,亦后矣。”
予既归,不怿,犹谓闻之不妄,术之不谬。既而疑曰:物固有久而易其嗜,丧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离骚》曰:“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夫其脆弱骄蹇,衒芳以自贵,余固以忧其难养,而不虞其易变也。嗟乎!于是使童子刈槁沃枯,运粪而渍之,遂盛。万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注】①骄蹇:蹇,傲慢。②衒芳:衒(xuàn),炫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溉之如法 依据B.予既归,不怿 高兴
C.而不虞其易变也  意料D.色日萃 青翠
【小题2】以下句子中“而”字的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B.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
C.丧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D.而不虞其易变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兰花甚为娇贵,其生长条件很苛严,“多态难奉”,所以在栽培时一定要顺其物性。
B.作者在种养兰花时,选择“茗汁”作为肥料来浇灌。他认为“茗气”配“兰香”可谓“以类聚物”。
C.朋友谈话中提到昔人养龟之事,意在说明万物均应细心呵护,不可听其自然,弃之不理。
D.作者在反思养兰失败的经历时发现自己原来对兰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于是改变了浇灌方法,获得了成功。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
②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23 01:02: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曾处士传
处士讳辉,姓曾,字虞光,湖广承天人。父逊,字克让,治经为儒,以乡进士宰蜀之金堂七载而归,清苦自洁,贫至鬻田以偿夙逋。蜀人称廉焉。
处士少诵习儒家者,言受《周易》《论语》,旁览史、传及俾官小说,下帷绩学,而体羸多疾。母高夫人以一子忧之,乃命废业,退而明农。有别业在郭外,岁恒居之。时时作诗词,与邻翁倡和,以为娱乐。事金堂公①最孝,比卒,哀毁骨立,治丧一遵朱氏家礼。母年八十,处士已六十也,怡愉绕膝,有老莱子儿啼戏采之欢焉。厚宗族,亲戚急难则力赒之。平生与人无争族弟有横者妄侵田亩遇辄恚怒处士避之曰宁相让毋失兄弟权也横者后竟心服。从子同室而居,不可教诲,处士愧之。一日,恃酒凭怒敢犯,竟不与较,惟仰天叩头曰:“苍苍在上,应鉴我心。彼其人早死,哀而抚之,人以为不可。及子弟有言,人过者辄戒之,曰岂尝亲见之乎?慎勿轻言。”御僮仆尤恤其饥寒劳苦。晚年好礼佛,每五鼓起盂漱,端坐诵经。遇老稚癃疾不能自给者,给之。病且死,则为资药与槥②焉。
初督课二子璠、秉及孙省吾业,曰:“家世衣冠,余以病中坠,负先志矣。然祖廉吏,后必复兴,绳阙祖武在汝嗣人,念哉!念哉!”丁酉,璠举于乡,则喜曰:“吾母尤及见也已。”而悲曰:“嗟乎!吾父无及矣。”比省吾出宰富顺,乃乎录金堂公清白吏事以为教,复戒以诗曰:“官在清兮民在恤,农宜劝也学宜敦。”人多诵之。甲子璠将告归省,处士持书止之曰:“我且无恙,汝受主上厚恩,三年满考,庶几无过。我幸获封一官,志愿毕矣,趣归何为?”先是有司屡请乡饮,不赴。是年郑太守、孙推官造家敦请,始一赴饮郡中。处士盖八十有一矣,始入见官长也。
(选自《曾处士传》,岭南欧大任著,有删改)
【注】①金堂公:指曾处士的父亲曾逊。  ②槥 :小棺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平生与人/无争族弟有横者/妄侵田亩/遇辄恚怒处士/避之曰宁相让毋失兄弟权也/横者后竟心服
B.平生与人/无争族弟有横者/妄侵田亩/遇辄恚怒处士避之曰/宁相让毋失兄弟权也/横者后竟心服
C.平生与人无争/族弟有横者妄侵田亩/遇辄恚怒/处士避之曰/宁相让/毋失兄弟权也/横者后竟心服
D.平生与人无争/族弟有横者/妄侵田亩/遇辄恚怒处士/避之曰/宁相让毋失兄弟权也/横者后竟心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进士,是举人的别称。明清科举由乡试产生举人,考试地点在省城,主考官为布政使司。乡试的第二年,在京城进行会试,举人有资格参加会试,会试产生进士。
B.从子,在宗法意义上,从父兄弟之子称之为从子,也即父之兄弟(伯父/叔父)之孙。如果乙是甲的父亲的亲兄弟的孙子,那么乙便是甲的从子。
C.五鼓,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一夜分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D.丁酉,为干支之一。干支纪年法是指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共六十年一轮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处士为人孝顺,不忘先祖。他像老莱子一样彩衣娱亲,听从母亲的安排停止学业,退而务农。劝勉子孙读书,希望可以继承先祖志向。
B.曾处士饱读诗书,寄情山水。他从小就读了儒家学说,涉猎很广。住在城外的一套园林房舍中,和邻家老者吟诗唱和。
C.曾处士严于家教,勉励子孙。曾璠出任管理富顺的官员时,就记录下金堂公的清正廉洁的做官的事,并用这个教给曾璠,又写诗来劝诫他。
D.曾处士与人为善,善于反思。他体恤僮仆是否饥饿、贫穷、劳累。子侄冲撞了他,他也不计较,反而后悔自己没有教导好子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金堂公最孝,比卒,哀毁骨立,治丧一遵朱氏家礼。
(2)遇老稚癃疾不能自给者,给之。病且死,则为资药与槥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兴玮,字天玉,湖广巴陵人。弱冠以文藻清拔,推重流辈。应湖广己卯乡举,为章旷所赏拔,用副榜生贡,入太学。假归,值张敬轩陷岳州,索举贡充伪吏。兴玮以渔艇走江北,请兵恢复,遇左良玉前部李成名,因邀与同复岳州。已而敬轩来争,成名兵退。兴玮走,仅以身免。贼擒兴玮父母兄弟宗族凡二十余人,皆杀之。弘光元年,李鸿基渡江,群贼大掠巴陵,兴玮走湖南依章旷,留参幕府。旷以兴玮年少儒弱,不习驰驱,请于何腾蛟,檄补临武教谕。临武令贪婪无状,榜掠庠士。兴玮愤之,言于腾蛟,罢令去。临武士民戴兴玮,请即摄令事。兴玮不从,应乡试于衡州,中丙戌乡举。腾蛟悬临武印固待兴玮者四月,遂题授临武知县,以简淡为邑民爱戴。永历元年四月,衡州陷,章旷退屯永州,使人召兴玮,弃城从己军中。兴玮辞曰:“兴玮不欲受民社,而先生强我;既已膺百里之命,则期以颈血溅城头土耳!不能应先生教也。”督士民婴城守。时湖南北六十余州县,望风靡走,无一守者,唯临武不下。清兵来攻,乘堙距战,凡五昼夜。清兵佯退,兴玮督民兵开门蹑之,伏起,民兵溃败,兴玮被执。送孔有德,令下吏索降。清巡使李茂祖劝诱之。兴玮大骂曰:“李兴玮铮铮男子,读圣贤书,岂汝辈从悖逆求食者所能诱耶!”茂祖怒,系之狱。兴玮未有妻子,唯一髯苍头相随,亦不肯剃发,自请同系。兴玮于狱与闻大成唱和,作诗数十篇,佚不传。茂祖知不可屈,报有德,杀之。兴玮将赴刑,南向叩首,已,顾大成曰:“吾与君今日乃得毕此一大事!”遂遇害。其髯苍头自请同死刑者以无杀苍头令不听苍头夺刀斫杀兴玮者遂亦见杀。

(节选自《永历实录·死节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丽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髯苍头自请同/死刑者以无杀苍头/令不听/苍头夺刀斫杀兴玮者/遂亦见杀/
B.其髯苍头自请同死/刑者以无杀苍头令/不听/苍头夺刀斫/杀兴玮者遂亦见杀/
C.其髯苍头自请同/死刑者以无杀苍头/令不听/苍头夺刀斫/杀兴玮者遂亦见杀/
D.其髯苍头自请同死/刑者以无杀苍头令/不听/苍头夺刀斫杀兴玮者/遂亦见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人二十岁行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故男女此年岁称为“弱冠”之年。
B.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文中的“己卯”是干支之一。
C.副榜是科举时代不同于正式录取的榜示,即于正式录取的正榜外再选若干人列为副榜。
D.巡使是我国古代的官名,在祭祀朝会的时候,掌察百官、正仪法、纠违失,例以御史充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兴玮文采出众。因为文章写得好,他受到同辈人的推崇;后来参加乡里选拔人才的考试,被章旷赏识。
B.李兴玮尽忠职守。任临武教谕时,他勇于揭发临武县令的不法行为,并被临武县士民拥戴成为临武县令。
C.李兴玮勇于担当。在很多州县都弃城而走的情况下,他坚持和临武县的士民坚守城池,但最终兵败被俘。
D.李兴玮宁死不屈。被俘以后,他面对清兵的劝降,始终没有屈服,并且痛骂诱降的李茂祖,最后慷慨赴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敬轩来争,成名兵退。兴玮走,仅以身免。
(2)既已膺百里之命,则期以颈血溅城头土耳!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任光禄竹溪记

(明)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而京师人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注①光禄:官名,指光禄寺卿或少卿等,此处以官名代人名。②绝徼:极远的边地。③荆溪:水名,在江苏宜兴附近。④有力者:指有钱有势的人。⑤臭:气味。⑥偃蹇孤特:高傲而独立不群。⑦挺挺:正直。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京师人可致一竹
(2)而谓余曰
【小题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找出下列加点字中不同类的一-项
A.京师人乃吾之所薪
B.鱼虾而友麋鹿
C.幽壑之潜蛟
D.孔子登东山而
【小题3】找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A.以难致而又多槁死 甥为我记之
B.余亦悔其随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其求思深而无不在也
C.遍植竹 夫夷
D.所不能致者惟竹 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小题4】找出与句式“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同类的一项
A.而今安在哉B.天下莫柔弱于水
C.客有吹洞箫者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5】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
【小题6】在作者看来,任光禄之所以在园中“遍植以竹”是因为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7】作者在文中比较京师人和江南人对竹的不同态度,得出了什么结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试笔说

明方孝孺

①吾居乎乡,客遗善笔二。分其一于友人,而用其一。锐而端,圆而劲,以摹画咸与心称,爱之不忍妄用,遇佳纸墨洎①文辞则以书,书毕涤而藏之。恣意率手有所作,则用其次者。是以虽甚久而犹新焉。

②他日,友人至。问其所得,则曰:“敝而弃之矣。”诘其用,则纪钱粟货利卑猥事,不稍惜,视之与里巷所为偏欹软恶者等。不知其为美也。吾闻而叹之。友人曰:“子何叹之细也?以余用斯笔也而违其任,余则有过矣。虽然,世之用人者得无有甚于余之用笔者乎?笔易为也,美者易得也,用久必敝,固其职也。今夫所谓贤士君子者,天之生也难,生而不夭死、不疾病、获全其美也,尤难。然而用之者不任之以立政教、修纪法、居庙朝、治海内,而卑位冗职是命,一不快于意,不待其敝而弃之,且加不胜之法焉者亦众矣。不彼之叹而于笔焉,惜是尚为知类也哉?”

③吾愧乎其言,谓之曰:“笔吾所任也,故吾知爱而叹之。任人非吾事也,吾其敢僭而叹乎?若姑修其可任者以待人之任己,何暇乎世之叹而吾之疑邪?”

(注)①洎(jì):浸润,这里指润色。

【小题1】第①段“吾”“爱之不忍妄用”的具体表现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2】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友人认为不爱惜善笔只是小事。
B.友人对“吾”的叹惜不以为然。
C.友人发现没把握好用笔的尺度。
D.友人承认自己用笔不当的过错。
【小题3】友人认为“世之用人者有甚于余之用笔者”的理由是
【小题4】对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反问直接反驳友人的话,语气强烈。
B.照应首段“吾居乎乡”,自谦而留有余地。
C.以自己的不敢“僭而叹”衬托出友人的慷慨直言。
D.有自嘲、有暗讽,引出下文“人才如何自处”的思考。
【小题5】本文以用笔喻人,比喻是否贴切?请加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