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 小题。
感 事
袁宏道
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 不见两关传露布①,尚闻三殿未垂衣②。
边筹③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 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注]①露布,传递军事捷报的帛制旗子。②垂衣,即垂衣而治,称颂帝王无为而治。③边筹,安边之策。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写景,用叠词“微微”写出湘山在晴空下隐约淡远之貌,别有韵味。
B.第二句叙事,叙述了诗人整日流连江头,陶醉于美景、至晚方归的情状。
C.颔联“两关”代边疆,“三殿”代朝廷,整联表现国家内外交困的处境。
D.颈联古今对照,表达了诗人对前人智慧的仰慕和对庸人误国现实的痛心。
E. 本诗以写景落笔,以写景作结,避免感情的一味直抒,增添了蕴籍之美。
【小题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徐文长传

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冑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蘗,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 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会得白鹿,文长作表 属:嘱托
B.议者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方:相比
C.杀其继室,下狱死  论:判罪
D.同年有越者,托以抄录 官:官吏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冑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
B.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冑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
C.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冑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
D.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冑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徐文长是一个秀才,名声很大,受到薛公、胡公的赏识。但因自负才略,喜欢谈论军中之事,对世事不满,所以不遇于时。
B.徐文长的诗形象生动,构思巧妙,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怀才不遇的悲痛。作者认为他的散文可与韩愈和曾巩等人相比。
C.作者认为徐文长是一个有多方面才能的人,他写的字笔意奔放,像艳丽的女人老了,却还保留着优雅的姿态,苍劲中有秀丽。
D.本文记述了徐文长坎坷而不幸的一生,评价了他在诗歌散文、书法绘画上的成就,表达了作者对他深切的同情和惋惜之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
②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王百谷
袁宏道
河上清霜雁字斜,西风匹马又天涯。
锦帆泾②绕郎官舍,冠子桥③通处士家。
好事每供挥林下塵④,清斋长谷前茶。
东邻不是无姝子,眼底何人解浣纱。
(注)①本诗为作者将要离开苏州时所作。②锦帆泾:苏州城内的河名。③冠子桥:苏州城内的桥名。④塵: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指拂尘。魏晋清谈名士多执此物。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的“清霜”、“雁”、“西风”等意象点明送别季节为秋季。
B.颔联的“郎官”和“处士”点明诗人和王百谷的身份,二人同为官场之人。
C.“好事”句写诗人和王百谷经常在一起像魏晋名士一样挥塵清谈。
D.“谷前茶”是指谷雨前的茶。诗中以清斋品茶来体现王百谷的清疏绝尘、情趣高雅。
E. “浣纱”本义是洗衣衣服,常用来代指西施。诗人以西施自比,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愁。
【小题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徐文长传

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数奇,屡试辄 :倒下,在此引申为“失败”
B.文长作表 :劝
C.穷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   有司:各主管部门
D.杀其继室,下狱:判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有国土目 况草野无闻者欤
B.而文长部下一诸生傲之   翌日,资政殿学士行
C.文长皆叱奴之 则噪相逐
D.张太史元汴力解,得出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文长在山阴县声名狼藉,但被师惠、胡宗先等官员所赏识,参与军中机密。
B.徐文长未能得志,于是寄情山水,游历北方,并以诗作记游抒怀,他写文章才思敏捷,意韵刚健飘逸: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富有情趣。
C.然而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益甚,曾经拿斧头敲击自己的头颅,用锥子刺入自己的耳朵,最终心怀怒愤而死。
D.他晚年的诗文更为奇特,但没有刻本,只是收集好藏在家里。我所看到的,只是《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
【小题4】给下列句子断句。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叙陈正甫《会心集》

(明)袁宏道

①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②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最上乘也。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为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

③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人,趣居其多。不然,虽介若伯夷,高若严光,不录也。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壮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

(注)①陈正甫:湖北竟陵人,时任徽州知府,善谈性理之学。 ②苏州:唐代诗人韦应物任官终于苏州刺史,史称“韦苏州”。其诗恬淡高远,有意趣。后人常有模仿其烧香煮茶以示高雅。
【小题1】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耳B.焉C.也D.矣
【小题3】对“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品质愈卑劣,所以他们所追求的就愈卑下。
B.品行愈低下,所以他们所追求的就愈低下。
C.品德愈卑鄙,所以他们所追求的就愈下流。
D.品味愈低下,所以他们所追求的就愈低级。
【小题4】以下对“趣”的分析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韦苏州等世俗之人,烧香煮茶,无法得到、领会意趣。
B.童子之趣,得之于自然,无私心杂念,是最上乘的趣。
C.山林之人,自由自在,不受束缚,没有求趣而趣自来。
D.年长、官高、品大者,往往受见识束缚,离趣味愈远。
【小题5】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灵岩

灵岩一名砚石,《越绝书》云:“吴人于砚石山作馆娃宫。”即其处也。山腰有吴王井二:一圆井,日池也;一八角井,月池也。周遭石光如镜,细腻无驳蚀,有泉常清,莹晶可爱,所谓银床素绠①,已不知化为何物。其间挈军持瓶钵而至者,仅仅一二山僧,出没于衰草寒烟之中而已矣。悲哉!有池曰砚池,早岁不竭。或曰即玩华池也。

登琴台,见太湖诸山,如百千螺髻,出没银涛中,亦区内绝景。山上旧有响屧廊,盈谷皆松,而廊下松最盛,每冲飙至,声若飞涛。余笑谓僧曰:“此美人环珮钗钏声,若受具戒乎?宜避去。”僧瞠目不知所谓。石上有西施履迹,余命小奚②,以袖拂之,奚皆徘徊色动。碧繶缃钩③,宛然石髬中,虽复铁石作肝,能不魂销心死?色之于人甚矣哉!

山仄有西施洞,洞中石貌甚粗丑,不免唐突。或云:石室,吴王所以囚范蠡也。僧为余言,其下洼处,为东西画船湖,吴王与西施泛舟之所。采香径在山前十里,望之若在山足,其直如箭,吴宫美人种香处也。山下有石可为砚,其色深紫,佳者殆不减歙溪④。米氏《砚史》云:“蠖村石理粗,发墨不糁。”即此石也。山之得名,盖以此,然在今搜伐殆尽,石亦无复佳者矣。

嗟乎,山河绵邈,粉黛若新。椒华沉彩,竟虚待月之帘;夸骨埋香,谁作双鸾之雾?既已化为灰尘白杨青草矣。百世之后,幽人逸士犹伤心寂寞之香趺,断肠虚无之画屧,矧夫看花长洲之苑、拥翠白玉之床者,其情景当何如哉?夫齐国有不嫁之姊妹⑤,仲父⑥云无害霸;蜀宫无倾国之美人,刘禅竟为俘虏。亡国之罪,岂独在色?向使库无湛卢⑦之藏,潮无鸱夷⑧之恨,越虽进百西施何益哉!

(取材于《袁宏道集笺校》)

(注)①银床素绠:指井栏与井绳。②小奚:即“小奚儿”,小童儿。③碧繶缃钩:青色鞋缘和浅黄色鞋扣。④歙溪:地名,所产石砚石质优良。⑤齐国有不嫁之姊妹:指齐桓公好色。⑥仲父:即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⑦湛卢:宝剑名。这里指越王献给吴王的宝剑。⑧鸱夷:皮革制成的鸱囊。这里指伍子胥进谏被吴王所杀,裹在鸱囊扔进江中一事。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细腻无驳蚀 驳蚀:因风化而受损害
B.亦区内绝景 绝:绝妙
C.吴王所以囚范蠡也 所以:……的原因
D.刘禅竟为俘虏 竟:最终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一圆井,日池     吴官美人种香处
B.出没衰草寒烟之中而已矣   色之人甚矣哉
C.受具戒乎 望之在山足
D.宛石髬中 在今搜伐殆尽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池曰砚池,旱岁不竭
有一砚池,干旱之年也不枯竭
B.僧瞠目不知所谓
山僧瞪着眼睛不知该往哪里去
C.虽复铁石作肝,能不魂销心死
即使是个铁石心肠的人,能不魂飞心死吗
D.幽人逸士犹伤心寂寞之香趺
幽居之士和隐逸高人,仍然为寂寞美人的足迹而伤心
【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灵岩,别名砚石山,因其出产著名砚石而得名,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宠幸西施而在这里修建了著名的宫殿——馆娃宫。
B.灵岩半山腰有两口井,因其形状不同而以“日池”“月池”命名,水井周围的石头光亮如镜,泉水四季常清,晶莹透澈。
C.作者从西施洞出发,然后经过囚禁范蠡的石室,又来到东西画船湖,沿笔直的十里采香径前行下山,一路可谓风景如画。
D.作者记述游览灵岩山的过程,借凭吊古迹,感叹世事沧桑,并以独特的视角来看待常人“女色误国”的思想,颇有新意。
【小题5】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洞中石貌甚粗丑,不免唐突。
②其色深紫,佳者殆不减歙溪。
【小题6】第二段写景富于变化,充满情趣。请结合本段内容,仿照句③的形式,将内容补充完整 。
①太湖诸山,    ;②响屧松林,    ;③西施履迹,碧繶缃钩画石髬。
【小题7】作者在结尾处为什么说“亡国之罪,岂独在色”?请结合文章加以解说。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陈正甫《会心集》

(明)袁宏道

①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②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最上乘也。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为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

③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卷,趣居其多。不然,虽介若伯夷,高若严光,不录也。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壮如君,而能知如此者哉!

注:①叙:通“序”,为……作序。②苏州:唐代诗人韦应物任官终于苏州刺史。③卑:低等的。④非:指责、批评。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文中的“ ”一句。
【小题2】赏析第①段划线句的语言特点。
【小题3】概括第①段所列举的附庸风雅之人的浅陋行为。(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4】结合第②段内容,对该段论证方法加以分析。
【小题5】文章的核心是论“趣”,即人自然率真的生命形态,作者有关“趣”的观点你是否同意?试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评价。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余一夕,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忽呼石篑:“《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石篑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隆间人,前五六年方卒。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

……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表上,永陵喜甚。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坟。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节选自袁宏道 《徐文长传》

【小题1】翻译文中下列句子
⑴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
⑵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文长“豪荡不羁”的一组是(  )
①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②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③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④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⑤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  
⑥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
A.①②③B.①④⑤C.①②⑥D.③④⑤
【小题3】这篇传记文引出人物的方法别具特色。请作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虎丘去城可六七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小题1】第二段中的划线句的句中应有4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
【小题2】划线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分曹部署B.一切瓦釜C.雅俗既陈D.飞鸟为之徘徊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斗歌”的一组是
①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②明月浮空石光如练  ③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④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 ⑤听者魂销 ⑥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④D.③④⑤
【小题4】第二、三段中没有运用到的手法的一项是
A.层层烘托B.夸张借代C.点面结合D.对比反衬
【小题5】第三段对“斗歌场面”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斗歌场面,歌者由多到少,从“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到“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再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最后是“一夫登场,四座屏息” 。
B.歌声由粗到精,从“唱者千百”到“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清声亮彻,听者魂销”,到“箫板亦不复用”,“音若细发,响彻云际”。
C.对虎丘中秋月夜的描写,由极喧闹渐入极寂静,作者的情感也由极热烈而至极凄清。文章的风格,也由欢快明朗而至幽深凄清。
D.作者在对美的追求上着眼点是放在声态的清幽而又明亮上,至于对月色的描写,则仅仅局限在显示时间的不断推移而已。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湘 湖

袁宏道

①萧山樱桃、鸷鸟、莼菜皆知名,而莼尤美。莼采自西湖,浸湘湖一宿然后佳。若浸他湖便无味。浸处亦无多地,方圆仅得数十丈许。其根如荇,其叶微类初出水荷钱,其枝丫如珊瑚,而细又如鹿角菜。其冻如冰,如白胶,附枝叶间,清液泠泠欲滴。其味香粹滑柔,略如鱼髓蟹脂,而清轻远胜。半日而味变,一日而味尽,比之荔枝,尤觉娇脆矣。其品可以宠莲嬖藕,无得当者,惟花中之兰,果中之杨梅,可异类作配耳。惜乎此物东不逾绍,西不过钱塘江,不能远去,以故世无知者。余往仕吴,问吴人:“张翰莼作何状?”吴人无以对。果若,季鹰弃官,不为折本矣。然莼以春暮生,入夏数日而尽,秋风鲈鱼将无非是,抑千里湖中别有一种莼耶?

②湘湖在萧山城外,四匝皆山。余游时,正值湖水为渔者所盗,湖面甚狭,行数里,即返舟。同行陶公望、王静虚,旧向余夸湘湖者,皆大惭失望。

【小题1】第①段画线的“尔”指代的内容是(用自己话回答)____________。
【小题2】文章运用张翰“莼鲈之思”典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惟花中兰     善万物得时(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B.然莼春暮生   不累臣衅鼓(《左传·秦晋殽之战》)
C.入夏数日尽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哭(《左传·秦晋殽之战》)
D.正值湖水渔者所盗 吾属今之虏矣(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小题4】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的正确一项(   )
A.秋风鲈鱼也无非如此,难道千里湘湖还会特别有一种莼菜吗?
B.因秋风鲈鱼人们将不再无视这种莼菜,要抑制湖中另外一种莼菜的生长吗?
C.张翰与秋风鲈鱼并提的难道不是这种莼菜,或者千里湘湖还存有另外一种莼菜?
D.秋风鲈鱼的提法莫非没有什么对与错,可能后来抑制了湖中另外一种莼菜的生长?
【小题5】文章题目“湘湖”,却以大量笔墨写莼菜,对此试立足全文加以评价。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