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宋濂(1310-1381)
- 刘基(1311-1375)
- 罗贯中(不详)
- + 于谦(1398-1457)
- 《石灰吟》
- 吴承恩(1507-1582)
- 归有光(1506-1571)
- 汤显祖(1550-1616)
- 袁宏道(1568-1610)
- 冯梦龙(1574-1646)
- 凌濛初(1580-1644)
- 徐弘祖(1586-1641)
- 魏学洢(约1596-约1625)
- 张溥(1602-1641)
- 陈继儒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除 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宿太原寒甚①
[明]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②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离开杭州在太原担任山西巡抚时所作。②底用:何用。
(1)两首诗中诗人对“春风”的主观态度有何不同?
(2)两首诗虽同写除夜感触,但人生境界有高下之分。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除 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宿太原寒甚①
[明]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②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离开杭州在太原担任山西巡抚时所作。②底用:何用。
(1)两首诗中诗人对“春风”的主观态度有何不同?
(2)两首诗虽同写除夜感触,但人生境界有高下之分。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观 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展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垒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本诗语言清新流畅,运用多种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小题2】从艺术手法上赏析“东风花柳逐时新”这句诗。
观 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展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垒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首联运用拟人的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的特点。 |
B.颔联说一眼扫过三千字,胸中无一点收获,告诫我们读书不能贪多求快,要细细品味。 |
C.颈联则是要求我们将读书与户外活动结合起来,否则就会成为思想守旧的人物。 |
D.尾联说那些骑着高头大马的高贵公子,不会相信我们的小屋自然会有一番与众不同的春天。 |
【小题2】从艺术手法上赏析“东风花柳逐时新”这句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小题2】本诗中“漫把金盘簇五辛”一句极为巧妙,请赏析其表现手法。
立春日感怀①
[明]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②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蔟五辛③。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在击退了瓦刺入侵后第二年的一个立春日在前线所写。②底事:何事。③五辛:五种辛味的菜,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意思是一年年过去,白头发不断添新,戎马匆匆里,又一个春天来临。表现了诗人岁月流逝,人生老去的感慨。 |
B.颔联意思是为了什么事长久留我在边塞?岁月太无情,年纪从来不饶人。隐含有对朝廷安排自己戍守边境的不满情绪。 |
C.颈联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一片忠心报效祖国,但想起尊亲来便不禁双泪直流,流露出忠孝不能两全的矛盾心理。 |
D.尾联中诗人的情绪无法排遣,但新年还是要过的,所以精心准备五辛盘。 |
E.这首诗通俗易懂,作者自叙心事,娓娓道来。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小题。
观 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尾联写读书可以使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的贵公子领略美好之情之境。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三种赏析之。
观 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
B.首联写书卷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
C.颔联写一眼扫过三千字,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疲于应付的心情。 |
D.颈联“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识,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三种赏析之。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
观书
明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E. 明代,不少人将读书当作进入仕途的敲门砖,不再对书真正感兴趣。酷爱读书的于谦写下《观书》抒发胸臆,批评当时读书人的状况。
【小题2】《观书》盛赞读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请问“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化用了哪位古人的哪一句诗句,写了读书都有什么好处?
观书
明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用比喻、拟人手法,将多情的老朋友比作书卷,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
B.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直下三千字”,准确写出诗人读书数量和速度,“全无一点尘”写出读书应胸无杂念、专心致志。 |
C.在本诗中,诗人在自己读书的体验之上,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
D.尾联中“金鞍玉勒”指富贵公子,他们寻欢作乐,无法领略和相信读书给人带来的别样愉悦。 |
【小题2】《观书》盛赞读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请问“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化用了哪位古人的哪一句诗句,写了读书都有什么好处?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
观 书
于 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①,东风花柳逐时新②。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①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②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本诗体现了诗人以书为友、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语言朴素直白,直抒胸臆,虽有用典,但浅近易懂。
【小题2】本诗抒写了诗人的读书之乐,于谦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观 书
于 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①,东风花柳逐时新②。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①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②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可以看出诗人手不释卷,酷爱读书。以“故人”喻“书卷”,喻体新巧;“多情”“相亲”又用拟人手法,体现诗人对读书的喜爱。 |
B.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三千”与“一点”构成鲜明对比,“直下”意在体现读书时速度之快,“全无”体现用心之专,心无旁骛。 |
C.颈联化用朱熹谈观书感受的两句诗,形象体现读书的获得感,但“随处满”“逐时新”又别出新意,比朱熹又更进一层。 |
D.尾联以“寻芳客”与“我”对比,表明闭门读书之乐胜于四处游玩,“金鞍玉勒”的物质富贵远不如拥书而读的精神富有。 |
【小题2】本诗抒写了诗人的读书之乐,于谦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煤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咏煤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开篇点题,简要概括煤炭开采的过程,气势非凡,写出了煤炭所蕴藏的能量,亦即人的才智。 |
B.后两句将煤炭彻底人格化,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和心愿完完全全融进煤炭,给了煤炭以生命和心志。 |
C.这首七言律诗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了煤炭的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了诗人的情怀。 |
D.于谦的这首托物言志的作品,作者句句运用比喻、拟人,语语双关,运笔自如,情感深沉,意蕴浑然。 |
(二)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小题1】首联以“故人”喻“书卷”,喻体新巧;又同时用(1)_________手法,体现诗人对读书的喜爱。尾联以(2)_________手法,表明闭门读书之乐胜于四处游玩,“金鞍玉勒”的物质富贵远不如拥书而读的精神富有。
【小题2】本诗抒写了诗人的读书之乐,于谦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观 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①,东风花柳逐时新②。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①化用自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②化用自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小题1】首联以“故人”喻“书卷”,喻体新巧;又同时用(1)_________手法,体现诗人对读书的喜爱。尾联以(2)_________手法,表明闭门读书之乐胜于四处游玩,“金鞍玉勒”的物质富贵远不如拥书而读的精神富有。
【小题2】本诗抒写了诗人的读书之乐,于谦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小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高尚品格?请简要概括。
咏煤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①意最深。
爝火②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③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①阳和:能量;②爝火:小火炬;③鼎彝:鼎,炊具、彝,酒具。【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开篇点题,简要概括煤炭开采的过程,气势非凡,写出了煤炭所蕴藏的能量,亦即人的才智。 |
B.尾联将煤炭彻底人格化,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和心愿完完全全融进煤炭,给了煤炭以生命和心志。 |
C.这首七言律诗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了煤炭的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了诗人的情怀。 |
D.于谦的这首托物言志的作品,作者句句运用比喻、拟人,语语双关,运笔自如,情感深沉,意蕴浑然。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本诗抒写了诗人的读书之乐,于谦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可以看出诗人手不释卷,酷爱读书。以“故人”喻“书卷”,喻体新巧;“多情”“相亲”又用拟人手法,体现诗人对读书的喜爱。 |
B.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三千”与“一点”构成鲜明对比,“直下”意在体现读书时速度之快,“全无”体现用心之专,心无旁骛。 |
C.尾联以“寻芳客”与“我”对比,表明闭门读书之乐胜于四处游玩,“金鞍玉勒”的物质富贵远不如拥书而读的精神富有。 |
D.本诗体现了诗人以书为友、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语言朴素直白,直抒胸臆,虽有用典,但浅近易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