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平山堂①用东坡韵

(南宋)方岳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②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③,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①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 ②菰菜莼羹: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    ③河洛:泛指为金兵所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雨一何碧”四句,写雨后秋山在晴空的映衬下更显青翠,词人面对如此美景却愁肠百结,只能借酒浇愁。
B.“苹洲外”三句,词人用拟人的手法,描绘出在长满苹草的洲渚之外,远山渐渐消失在苍茫暮色中的景象。
C.“人间俯仰陈迹”五句,写欧阳修和苏轼两位仙翁感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英雄业绩在俯仰之间化为陈迹。
D.在这首词中,词人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景物的变迁中,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兼用典故,意境深远。
 
(2)在这首词中,词人写了哪几种“愁”?请简要概括。
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1-12-12 11:46: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燕山九日作
【宋】范成大
万里汉家使,双节照清秋。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亭落桑榆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卢沟。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对重九、须烂醉,莫牵愁。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袖里天书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注释:①乾道六年(1170年),作者奉命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诏书礼仪和索取“陵寝”事与金国交涉,慷慨抗节,几近被杀,本词即写于出使期间。②双节:使节出行时的仪仗。③禹: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曾治理黄河,划定中国九州版图。④桑榆:指桑干河(永定河)和榆关(山海关)。⑤作者在当时所作绝句《燕宾馆》自注中说可“至是适以重阳,伴使把菊酌酒相劝。”⑥天书:南宋至金国的国书。
【小题1】根据阅读经历判断,本词词牌是
A.永遇乐B.念奴娇C.苏幕遮D.水调歌头
【小题2】题目中“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下列与该节日没有关联的两项是
A.但将酩酊秋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B.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栽。
C.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D.细笔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E.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
【小题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篇即写出使金国的大背景,作者走遍当年的都城汴梁,胸中透露出不平的意绪。
B.“桑榆”“太行”“卢沟”三句点明行踪,也写出了孤身一人、客居他乡的深深感伤与落寞。
C.虽然两鬓斑白,作者还是畅饮赏菊以度佳节,且以拟人手法写出菊花绽放带来的喜悦。
D.本词以北国秋日风光入诗,情感慷慨激昂,悲壮又不失豪放,风格与苏轼、陆游相近。
【小题4】上世纪30年代末,学者夏承焘因中日战起,“惧亡国之无日,援取宋人词足以鼓舞人心、砥砺节概者”编著了《宋词系》,其中即有范成大此词。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词何以能够“鼓舞人心、砥砺节概”。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之死辨误

世俗多言李白在当涂采石①,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予②按③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④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云:“《临终歌》而。”乃知俗传良不足信。与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注)①当涂采石:今安徽当涂县内。李白墓即在此。②予:作者洪迈自称。③按:查阅。④试弦歌:做地方官。
(文言知识)

“简”的本义是竹片。在纸发明以前,我国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文字是写在竹片上的,称“简”或“竹简”。“简”一般长一尺左右,宽约二寸,直书一二行,约二三十字。“简”多了,就用牛皮串起来。自东汉蔡伦发明了纸后,人们仍习惯以“简”称纸。上文“枕上授简”,这“简”实为稿纸。如今人们仍将书籍称之为“书简”“简札”。

(思考与练习)
【小题1】解释。
①俯:__________;②修:__________;③亦:____________;
④赋:__________;⑤卒:__________;⑥盖: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因醉泛舟于江。
②公疾亟。
③俾为序。
【小题3】“乃知俗传良不足信”中的“良”,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
①很 ②真的 ③尚 ④恐怕
【小题4】理解:上文末句说的“杜子美”是(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醉落魄
范成大
栖鸟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
注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天河  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  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即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夜晚,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句中的“花影吹笙”,即在花影下吹笙,笙的音乐声与扶疏花影互相映衬,显得空灵剔透,朦胧含蓄。
C.下片“鬓丝撩乱纶巾折”一句,侧面写出了词人的形貌,其中“撩乱”、“折”又与“好风”、“临风”相呼应。
D.词中眼前景、耳边笙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相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
【小题2】结合全词,下列对“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一句所表达的复杂情感,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此句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
B.此句传达出作者享受夏夜清凉的惬意之感。
C.此句表现了作者对热衷功名利禄之人的不屑和对自己人生态度的坚守。
D.此句流露出作者归隐石湖后内心淡淡的落寞和伤感。
E. 此句表达了作者无法解脱的苦闷心情。
【小题3】“好风碎竹声如雪”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