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 南宋
- 岳飞(1103-1142)
- 陆游(1125-1207)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张孝祥(1132-1169)
- 辛弃疾(1140-1207)
- 姜夔(1155-1221)
- 文天祥(1236-1283)
- 邓剡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 子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1)本词是以什么人的口气写的?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思想感情?
(2)本词在艺术上的特点是什么?试加分析。
采桑 子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1)本词是以什么人的口气写的?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思想感情?
(2)本词在艺术上的特点是什么?试加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观书有感二首 朱熹
一
半亩方塘一鉴①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②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③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①鉴:镜子。②渠:代词,它,指方塘。③艨艟:古代的一种战船。
①这两首诗的体裁都是 ,朱熹是 (朝代)理学家、文学家。(2分)
②两首诗写法上的相同点是什么?试分析采用这种写法的好处。(4分)
观书有感二首 朱熹
一
半亩方塘一鉴①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②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③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①鉴:镜子。②渠:代词,它,指方塘。③艨艟:古代的一种战船。
①这两首诗的体裁都是 ,朱熹是 (朝代)理学家、文学家。(2分)
②两首诗写法上的相同点是什么?试分析采用这种写法的好处。(4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与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题2】两首诗词最后两句都直抒胸臆,但所抒之情与写法上均有区别,试简要说明。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蝶恋花(送祐之弟)
辛弃疾
衰草残阳三万顷。不逢飘零,天外孤鸿影。几许凄凉须痛饮。行人自向江头醒。
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不是离愁难整顿。被他引惹其他恨。
【小题1】两首诗词中写一个“孤”字,其内涵与作用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试加以简要分析。【小题2】两首诗词最后两句都直抒胸臆,但所抒之情与写法上均有区别,试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楼儿忒小不藏愁”一句运用了怎样的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楼儿忒小不藏愁”一句运用了怎样的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里万里江山。
(1)词的上片描写的环境具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的感情基调一致吗?请结合词意予以阐述。
(节选自《晏子春秋》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里万里江山。
(1)词的上片描写的环境具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的感情基调一致吗?请结合词意予以阐述。
(节选自《晏子春秋》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昭君怨·梅花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具体从哪几个方面吟诵“梅”?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梅”怎样的品质?
昭君怨·梅花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具体从哪几个方面吟诵“梅”?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梅”怎样的品质?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2分)
译文:
(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2分)
译文:
(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2分)
译文: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2分)
译文:
(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2分)
译文:
(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2分)
译文:
品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2)作者下阕提笔便叠用典故来借以表达人生的失落、闲愁,那么这样的写作最终又是通过哪个语句和上阕有机地关联起来的呢?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知人论世”,他借此词抒发了哪些忧愁和感慨呢?
摸鱼儿 (宋)辛弃疾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词的上阕重在写景,请你仔细品读涵泳诗境,说说作者在这一阕中透漏了自己的何种情感并作出具体说明。(2)作者下阕提笔便叠用典故来借以表达人生的失落、闲愁,那么这样的写作最终又是通过哪个语句和上阕有机地关联起来的呢?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知人论世”,他借此词抒发了哪些忧愁和感慨呢?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1)结合诗句说说诗中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答: 。
(2)有人认为诗歌的前四句是描写了诗人一天所见的景色,也有人认为是诗人常年生活的缩影。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 。
清江曲
苏 庠
属玉①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白蘋②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两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注)①属玉:水鸟名。 ②白蘋:水中浮草。(1)结合诗句说说诗中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答: 。
(2)有人认为诗歌的前四句是描写了诗人一天所见的景色,也有人认为是诗人常年生活的缩影。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 。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题2】请赏析“当年万里觅封侯”的“觅”和“泪空流”的“空”字。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小题1】简析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小题2】请赏析“当年万里觅封侯”的“觅”和“泪空流”的“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