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 南宋
- 岳飞(1103-1142)
- 陆游(1125-1207)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张孝祥(1132-1169)
- 辛弃疾(1140-1207)
- 姜夔(1155-1221)
- 文天祥(1236-1283)
- 邓剡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鹧鸪天·东阳道中[注]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注]此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寺少卿时期,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前两句写征尘扑面,去路迢递,熏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开篇暗含愁苦之意,为下片抒写羁旅之悲做了铺垫。 |
B.三、四句“周遭碧”“分外娇”写作者置身于绿的海洋、花的世界,精神为之一振。 |
C.最后两句中的“愁”是寻觅“相思句”过程中苦恼的“愁”,不知不觉中才“摇断”了马鞭的“碧玉梢”,这一句形象表达出词人此刻轻松愉悦的心情。 |
D.本词视野广阔,写景优美,静景与动景浑然一体,这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词风不同。 |
水调歌头· 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 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 ,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小题1】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漫郎
陈与义
漫郎①功业大悠然,拄笏看山②了十年。
黑白半头明镜里,丹青千树恶风前。
星霜屡费惊人句,天地元③须使鬼钱。
踏破九州无一事,只今分付结跏禅④。
[注]①漫郎:指唐代道家学者元结,借指放浪形骸不守世俗检束的文人。②拄笏看山:比喻在官有高致。③元:本来。④跏禅: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首联借用典故,表达出自己做官十年间放浪形骸,不拘世俗的形象特点。 |
B.颔联前句表面写透过镜子看到自己已双鬓斑白,实则暗示一事无成的无奈感慨。 |
C.颈联前句用“星霜”写岁月变幻,用“惊人句”写诗人有才华,表现了诗人的自负。 |
D.尾联将自己过去壮志难酬与现在只好坐跏修禅进行了对比,悲愤之情寓于其中。 |
间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指洛阳。朝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墓前往祭扫。【小题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
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
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
霰
杨万里
雪花遣霰作前锋,势破张皇欲暗空。
筛瓦巧寻疏处漏,跳阶误到暖边融。
寒声带雨山难白,冷气侵人火失红。
方讶一冬暄较甚,今宵敢叹卧如弓。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将霰说成雪花的前锋,描绘出霰降临时气势汹汹、天空昏暗的情景。 |
B.颔联将霰人格化,描写霰穿过瓦隙、跳上台阶,活灵活现,充满动态感. |
C.颈联从听觉、触觉等方面进行描写,表现出下霰时独特声响与逼人寒气。 |
D.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霰这种独特天气现象寄寓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
雪冻未解散策①郡圃②
杨万里
积雪偏工霁后凝,不妨③冷极不妨清。
静闻檐滴元无雨,倒挂冰牙未怕晴。
独往独来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
圃中散策饶君强,敢犯霜风上古城。
[注]①散策:拄着一根竹杖散步,②郡圃:宋代不设郡,但习惯仍称州为郡,故州中公薯后的园圃亦称郡圃。③不妨:不料。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善于雕琢景物如“偏工”“未怕”,分别将积雪、冰牙拟人化。 |
B.前两联写雪后天晴,天气更加寒冷清朗为下文描写独自散步做了充分铺垫。 |
C.第三联写诗人在园圃里散步,写得有声有色,可触可感,刻画出诗人惬意的神情。 |
D.全诗语言平易自然,幽默诙谐:诗歌构思新巧,具有形象性又富含深意。 |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②门技,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②亚:接近。【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雁重云不肯啼”首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长空彤云密布,大雁因要穿越浓云回归故乡而紧张胆怯,不肯啼叫,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气氛。 |
B.“画船愁过石塘西”,句中着一“愁”字,便似乎此一只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表达了作者急切归家却遇到阻碍的愁苦之情 |
C.“打头风浪恶禁持”,恶,猛,厉害;满河风浪,猛打船头,阻挡词人归路,是词人愁的原因之一。 |
D.词的上片写雁怯重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自己回家路途艰难,奠定了全词惨淡沉重的感情基调。 |
春残①
陆游
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② !
[注]①1164年,宋室用大量财物向金人乞得苟安局面,签订隆兴和议。本诗作于淳熙三年(1176)春暮,时隔十数载,陆游五十二岁,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使司参议官,实际上是闲职。②打围:打猎。因须多人合围,故称。【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即点“春残”,日暮“落晖”更添作者感慨。 |
B.颔联时空相应,对仗工整,“无功”“有梦”对举。 |
C.颈联宕开写景,紧扣“春残”,写望中田间景象。 |
D.尾联忆昔日“飞鹰醉打围”场景,以雄豪气概收尾。 |
诉衷情·送春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小题1】标题中,“送春”是____________。【小题2】依据词意,以下推测或判断不妥的一项是( )
A.词人在归途的马背上,词兴大发,构思并创作了这首词, |
B.词人思归心切,只好借酒消愁,乐以忘忧。 |
C.这首词应创作于一个雨后初晴的早晨。 |
D.词人创作这首词时,已跋山涉水,历经漫漫旅途。 |
项羽
(南宋)陆游
八尺将军千里雅,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运用对比手法,把项羽的英雄形象与他的乌江自刎形成对比,强化了诗人情感。 |
B.第一句是写项羽的人、马,用“八尺”和“千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项羽的威猛形象。 |
C.第二句虽然语气平淡,是具体的叙事,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 |
D.第三句写出了范增虽然尽力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一意孤行,纵使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