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1)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2),身闲心苦一舂锄(3)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莫(4)窗归了读残书。
注释:(1)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2)属玉:鸟名。(3)舂锄: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舂锄,故名。(4)莫:即“暮”。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题,绘出一幅孤城风雨图,语言素朴,不假藻饰,但内心情意已委婉传出。
B.颔联写诗人放眼流观,无意见到的景物令他内心微起波澜,读来令人想象、回味。
C.颈联化用“临渊羡鱼”成语,表达了对世人热衷功名却不付出实际行动的感慨。
D.本诗类似随感录,触物兴怀,涉笔成趣,将复杂意绪融入寻常事物的形象之中。
【小题2】本诗尾联化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语句来表情达意,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比较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20-01-03 09:47: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千家双井茶① 送子瞻
黄庭坚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五堂森宝书。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③,落硙④ 霏霏雪不如。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⑤ 。
(注)①双井茶是黄庭坚老家的一种名茶。宋哲宗元枯二年(1087年),苏轼任翰林学士,已从黄州回京。当时黄庭坚在京任职,家乡梢来一些茶,他马上想到分送给好友苏轼品尝,并附上这首情深意切的诗。②玉堂:古代官署名,宋代以后称翰林院为玉堂。森宝书:森然罗列着许多珍贵的书籍。③云胶:即指茶叶。④硙(Wèi):亦作“碨”,小石磨。落硙:把茶叶放在石磨里磨碎。⑤“独载”句:用范蠡事。相传春秋时期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不愿接受封赏,弃去官职,“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国语·越语》)。五湖:太湖的别名。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篇从对方所处的环境落笔,诗人利用了玉堂的双重含义,把翰林院说成是不受人间风吹日晒的天上殿阁,那里宝书如林,森然罗列,一派清雅景象。
B.“旧居士”的“旧”字,暗示人物身份已经发生变化,暗示你我仍是朋友。
C.作者用“明珠”来指称苏轼在翰林院草拟的文字,作者看见他奋笔疾书、挥洒自如的意态,字字如明珠,从笔下倾泻而出。
D.精心研磨后细洁的茶叶连雪花也比不上它,送上美茶彰显诚意,望朋友能够笑纳。
E. 全诗由高雅的玉堂兴起,引出题赠对象,再进入送茶之事,而最终点明题意,这种千回百转、一波三折的构思方式,体现了黄庭坚诗的基本风格。
【小题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赠茶的什么用意?请加以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①
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②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③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①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长兄黄大临万里相送,二人分别后黄庭坚作此赠别诗。②朝云:化用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隐寓自己往日的抱负只如登天之梦,已经破灭。③脊令:鸟名,即鹡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诗表达了兄弟二人分手时,难分难舍的惜别之情。全诗感情深笃,首联即侧面写离别的哀痛,掀起感情的波澜。
B.颔联诗人抒发了自己报复落空的苦闷,但求将来能兄弟相伴,悟言一室之内,畅享天伦之乐。
C.颔联中的“凉”暗用陶渊明“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羲皇上人”的意思,表达了诗人悲观厌世、渴望归隐田园的思想。
D.尾联从自身宕开,翻进一层,写兄长在回程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际,盼望兄弟早日归来。
E. 这首诗表现出黄庭坚在化用典故上的深厚功力。他善用典故,经过锻炼熔铸,显得浑成无迹,真所谓“水中着盐,食而方知其味”。
【小题2】本诗的颈联“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