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柳永(约971-1053)
- + 范仲淹(989-1052)
- 《渔家傲》
- 《岳阳楼记》
- 张先(990-1078)
- 晏殊(991-1055)
- 宋祁(998-1061)
- 欧阳修(1007-1072)
- 苏洵(1009-1066)
- 周敦颐(1017-1073)
- 司马光(1019-1086)
- 王安石(1021-1086)
- 沈括(1031-1095)
- 苏轼(1037-1101)
- 苏辙(1039-1112)
- 晏几道(约1040-约1112)
- 黄庭坚(1045-1105)
- 秦观(1049-1100)
- 贺铸(1052-1125)
- 周邦彦(1056-1121)
- 李清照(1084-1155)
- 薛居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聆听诗人的心声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小题1】《从军行》和《渔家傲》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异同点?
【小题2】两首诗词在思想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小题1】《从军行》和《渔家傲》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异同点?
【小题2】两首诗词在思想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柳永,字耆卿,北宋词人。其人精通音律,擅长铺陈点染,“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句出自他的《望海潮》。 |
B.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范仲淹,在他的名篇《岳阳楼记》中提出了正直的士大夫立身行事的准则,认为应把个人的荣辱升迁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C.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其散文平易晓畅,委婉多姿,其中一组有连续性的八篇游记,称为“永州八记”,是山水散文的珍品。 |
D.苏洵,字明允,号老泉,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擅长史论,文笔纵横恣肆,《六国论》是其代表作。 |
以下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文学家,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②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③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
④力挽河山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名垂宇宙文光射斗牛剩有悲壮词千篇
①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②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③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
④力挽河山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名垂宇宙文光射斗牛剩有悲壮词千篇
A.①韩愈②文天祥③杜甫④苏轼 |
B.①韩愈②范仲淹③杜甫④辛弃疾 |
C.①欧阳修②范仲淹③屈原④辛弃疾 |
D.①欧阳修②文天祥③屈原④苏轼 |
下列作家作品依次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稼轩长短句》 ②《樊川文集》
③《范文正公文集》 ④《嘉佑集》
①稼轩长短句》 ②《樊川文集》
③《范文正公文集》 ④《嘉佑集》
A.辛弃疾、王维、范仲淹、苏轼 |
B.李清照、杜牧、范成大、苏洵 |
C.辛弃疾、杜牧、范仲淹、苏洵 |
D.李清照、王维、范成大、苏轼 |
下列作家作品依次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稼轩长短句》 ②《樊川文集》 ③《范文正公文集》 ④《嘉佑集》
①《稼轩长短句》 ②《樊川文集》 ③《范文正公文集》 ④《嘉佑集》
A.辛弃疾王维范仲淹苏轼 |
B.李清照杜牧范成大苏洵 |
C.辛弃疾杜牧范仲淹苏洵 |
D.李清照王维范成大苏轼 |
下列作家与他们的字、号、谥号、别称一一对应有误的一组是()
A.李白——青莲居士欧阳修——六一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 |
B.杜甫——子美柳宗元——子厚苏轼——子瞻 |
C.范仲淹——文正陆游——放翁柳宗元——柳泉居士 |
D.陶渊明——五柳先生韩愈——昌黎先生李清照——易安居士 |
阅读下面唐诗和宋词,就内容和形式作一简单比较,谈谈自己看法。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睹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
范仲淹①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②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①范仲淹写作此词时正在西北地区抗击西夏。②燕然:山名,汉和帝永元元年,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勒,雕刻。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睹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
范仲淹①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②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①范仲淹写作此词时正在西北地区抗击西夏。②燕然:山名,汉和帝永元元年,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勒,雕刻。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①
渔家傲· 秋思
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②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①.青海:指青海湖;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②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E.两首诗词中,都运用“孤城”这一意象来表达了边境外敌势力之盛大,守御战争形势之严峻。
(2)请简要概括两首诗词中描写的边塞生活及情感内容有何异同。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①
渔家傲· 秋思
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②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①.青海:指青海湖;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②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从军行》诗中,“穿金甲”暗示着将士身经百战,建立功勋后,获得“金甲”奖赏,荣归故里。 |
B.《渔家傲》词中,范仲淹借雁归衡阳与自己依旧戍守边城形成对比,来表达自己对家的思念。 |
C.范词中的“边声”指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马啸等,四处边声起,暗示双方正在激烈厮杀。 |
D.范仲淹在词中借用窦宪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希望自己也能在戍边生涯中有所建树的的志向。 |
(2)请简要概括两首诗词中描写的边塞生活及情感内容有何异同。
对下列对联所写作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归隐田园称元亮,赋诗五柳是酒仙
② 忍腐刑著千秋史,通古今成一家言
③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④ 蓬莱文章建安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① 归隐田园称元亮,赋诗五柳是酒仙
② 忍腐刑著千秋史,通古今成一家言
③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④ 蓬莱文章建安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A.陶渊明 左丘明 范仲淹 杜 甫 |
B.孟浩然 司马迁 辛弃疾 李 白 |
C.孟浩然 左丘明 辛弃疾 杜 甫 |
D.陶渊明 司马迁 范仲淹 李 白 |
(一)阅读《苏幕遮》,完成各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小题1】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3】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小题1】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季天空廖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
B.“黯乡魂,追旅思”是说作者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
D.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
【小题3】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