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下列对联所写作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归隐田园称元亮,赋诗五柳是酒仙
② 忍腐刑著千秋史,通古今成一家言
③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④ 蓬莱文章建安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A.陶渊明  左丘明  范仲淹  杜 甫
B.孟浩然  司马迁  辛弃疾  李 白
C.孟浩然  左丘明  辛弃疾  杜 甫
D.陶渊明  司马迁  范仲淹  李 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5-06-18 07:14: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峻直刻深。孝文帝时,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汝用事,即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汝何为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汝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斩错。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招错。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谒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杜忠臣之口。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节选自《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史公曰/ 晁错为家令/ 时数言事不用/ 后擅权多所变/ 更诸侯发难/ 不急匡救/ 欲报私仇/ 反以亡躯。
B.太史公曰/ 晁错为家令时/ 数言事不用/ 后擅权/ 多所变更/ 诸侯发难/ 不急匡救/ 欲报私仇/ 反以亡躯。
C.太史公曰/ 晁错为家令/ 时数言事/ 不用后擅权 /多所变更/ 诸侯发难/ 不急匡救/ 欲报私仇/ 反以亡躯。
D.太史公曰/ 晁错为家令时/ 数言事不用/ 后擅权多所变更/ 诸侯发难不急/ 匡救/ 欲报私仇/ 反以亡躯。
【小题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士,即求学之士或饱学之士,入朝多为顾问秘书之臣。唐、宋时设翰林学士之职,因接近皇帝,往往参预机要。
B.“孝文”是指汉文帝,“孝文”是他的庙号。汉代因为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庙号中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武。
C.东宫,在古代一般指太子居地,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亦借指太子。《诗经》有“东宫之妹,邢侯之姨”的诗句,说明至少在东周时,东宫就借指太子了。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变。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受到皇帝的器重。景帝时,他受宠超过九卿,当时许多法令多是由他更改修定的。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削弱诸侯,文帝没有听从,但很赏识他的才能。景帝即位后,采纳了他削藩的政治主张。
C.晁错的父亲担心削藩会危及儿子的性命,从家乡赶来极力劝阻。看到儿子一意孤行,晁父因伤心而自杀。
D.当听到邓公分析吴楚借诛杀晁错之名而行谋反之实、错杀晁错带来的严重后果后,汉景帝同意邓公的看法。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计画始行,卒受大戮,杜忠臣之口。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2)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诸侯军,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言诛秦王   或:有的人
B.争持牛羊酒食献军士 飨:犒劳
C.无诸侯军 内:进入
D.会项伯欲张良   活:使……活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若属皆为所虏
B.父老约法三章耳 失其所,不知
C.沛公从百馀骑,驱鸿门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沛公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使工药淬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B.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C.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D.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宽待秦王。到霸上接受秦王投降后,他没有听从将领杀死秦王的意见,而是让秦王带着他的官吏进入咸阳。
B.沛公得到百姓的拥护。沛公还军霸上后,与父老们约法三章并承诺不与侵害,没有收受秦人送来的牛羊酒食,深得民心。
C.沛公打算守关称王。沛公听从他人意见,派军队驻守函谷关,不让诸侯军队进关,打算称王关中,此举激怒了项羽。
D.沛公亲赴鸿门宴。沛公得知项羽要发兵攻打他,亲自到鸿门向他道歉,脱身返回后立刻杀掉告密者曹无伤。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2)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欲?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B.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C.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D.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徒是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主要职责是参与议论国政发布号令,接待宾客等。
B.《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抒情诗,诗人自述身世和心志,表达了革新政治的愿望。
C.齐桓即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任商鞅为相推行改革,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
D.赋是古代一种文体,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又称“骚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正大光明,行为正直。他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谗害,处境很困难。
B.屈原远离污浊,守定初心。他不沾染尘世的污垢,内心保持的高洁品德,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
C.屈原对楚绝望,选择沉江。他走到汨罗江畔,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像干枯的树木。
D.屈原为国立法,坚持原则。他为怀王拟好法令,因为没有给上官大夫看而遭到上官大夫的离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2)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