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 张志和(730-810)
- 《渔歌子》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对下面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A.“渔歌子”是题目,这首词的语言通俗流畅,清新自然,具有民歌风味。 |
B.“鳜鱼肥”表明这是垂钓的大好季节,“青箬笠,绿蓑衣”标示了渔父的身份。 |
C.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的自然景物,刻画了一位怡然自得的垂钓渔翁。 |
D.这首词托物言志,借渔翁的生活表达自己摆脱官场羁绊后,热爱自然,追求闲适生活的情趣。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相关题目。
渔父(其一)
张志和①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垂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②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注】①张志和,唐朝诗人,初受唐肃宗重视,后因事贬官,赦还,不复仕进,隐居江湖。②四皓:秦末汉初的四位隐士。刘邦曾欲废掉太子刘盈,吕后用张良策,请四皓出山,改变了刘邦的初衷。
(1)前三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2)尾联诗人用“四皓”的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渔父(其一)
张志和①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垂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②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注】①张志和,唐朝诗人,初受唐肃宗重视,后因事贬官,赦还,不复仕进,隐居江湖。②四皓:秦末汉初的四位隐士。刘邦曾欲废掉太子刘盈,吕后用张良策,请四皓出山,改变了刘邦的初衷。
(1)前三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2)尾联诗人用“四皓”的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