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晁错传

班固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请侯事,及法今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爱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入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日:“刘氐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晃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日:“何哉?”邓公日:“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日:“公言善。吾亦之!”

(节选自《汉书》)

(简注)
①让:责备。②适:通“谪”,贬谪。③绐(dài):欺骗。
(阅读指要)
这篇传记主要记述晁错削减诸侯封地之事,此举措维护了朝廷利益,却使自己道到杀身之祸。作者善于运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晁错父亲反对儿子侵削诸侯,劝说无效而自尽,反衬了晁错实施改革的坚定;邓公为晁错的辩护,更突显了晁错竭诚为君的忠心。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上之(__________)    (2)吾不忍见祸身(__________)
(3)计划始行,受大戮(__________) (4)吾亦之(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上发兵御之   ②杀之应陈涉
B.①请诸侯罪过,削其支郡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
C.①意不在错也   ②齐国庶几乎
D.①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    ②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小题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句中代词“之”、“其”在文中的具体所指。
(1)错父闻,从颍川来
“之”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使赦吴、楚七国,复故地
“其”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   )。
①错为人峭直刻深②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③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⑤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⑥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⑤⑥D.④⑤⑥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2)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9 04:03: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玄成字少翁,以父任为郎,常侍骑。少好学,修父业,尤谦逊下士。出遇知识步行,辄下从者,与载送之,以为常。其接人,贫贱者益加敬,由是名誉日广。以明经擢为谏大夫,迁大河都尉。

初,玄成兄弘为太常丞,职奉宗庙,典诸陵邑,烦剧多罪过。父贤以弘当为嗣,故敕令自免。弘疑,不去官。及贤病笃,弘竟坐宗庙事系狱,罪未决。室家问贤当为后者,贤恚恨不肯言。于是贤门下生博士义倩等与宗家计议,共矫贤令,使家丞上书言大行,以大河都尉玄成为后。贤薨,玄成在官闻丧, 又言当为嗣,玄成深知其非贤雅意,即阳为病狂,卧便利,妄笑语昏乱。征至长安,既葬,当袭爵,以病狂不应召。玄成素有名声,士大夫多疑其欲让爵辟兄者。欲让爵辟兄者。案事丞相史乃与玄戍书曰:“古之辞让,必有丈义可观,故能垂荣于后。今子独坏容貌,蒙耻辱,为狂痴,光耀暗而不宣。微哉!子之所托名也。仆素愚陋,过为宰相执事,愿少风声。不然,恐子伤高而仆为小人也。”玄成友人侍郎章亦上疏言:“圣王贵以礼让为国,宜优养玄成,勿枉其志,使得自安街门下”。而丞相、御史遂以玄成实不病,劾奏之。有诏勿劾,引拜。玄成不得巳受爵。宣帝高其节,以玄成为河南太守。

数岁,玄成征为未央卫尉,迁太常。坐与故平通侯杨恽厚善,恽诛,党友皆免官。后以列侯侍祀孝惠庙,当晨入庙,天雨淖,不驾驷马车而骑至庙下。有司劾奏,等辈数人皆削爵为关内侯。玄成自伤贬黜父爵,叹曰:“吾何面目以奉祭祀!”作诗自劾责。

及元帝即位,以玄成为少府,迁太子太傅,至御史大夫。永光中,代于定国为丞相。

玄成为相七年,守正持重不及父贤,而文采过之。初, 贤以昭帝时徙平陵,玄成别徙杜陵,病且死, 因使者自白曰: “不胜父子恩,愿乞骸骨,归葬父墓。”上许焉。

(节选自班固《汉书·韦贤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辞让/必有文义可观/故能垂荣于后/今子独坏容貌/装耻辱/为狂痴/光耀暗而不宣/微哉/子之所托名也/
B.古之辞让必有文/义可观故能垂荣于后/今子独坏/容貌装耻辱/为狂痴/光耀暗而不宣/微哉/子之所托名也/
C.古之辞让/必有文义可观/故能垂荣于后/今子独坏容貌/装耻/辱为狂痴/光耀暗/而不宣微哉/子之所托名也/
D.古之辞让必有文/义可观/故能垂荣于后/今子独坏容貌/装耻/辱为狂痴/光耀暗而不宣/微哉/子之所托名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代察举制中选举官员的科目之一,由于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得名。
B.博士,可指博学多闻,通达古今的人:也可指职宫名,秦、汉时就设有此官职。
C.驷马,指驾一车之四马,本文所指即此意,后来也指显贵所乘的四匹马的高车。
D.有司,官吏的通称,也可指官吏所属的部门;古代设它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核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韦玄成好学修业,待人谨逊。他年少好学,继承父亲的学问,以明经入仕;在路上遇到认识的人在步行,他就和仆从下车,让认识的人坐着自己的车回去。
B.韦玄成力辞嗣爵,品格卓然。在父亲去位后,他心怀谦让,不原辞官回去担任家族的继承人;为把爵位让给兄长,他以生病发狂为借口来拒绝朝廷的昭命。
C.韦玄成看重传承,极有孝心。他对自己犯错而致使父亲的爵位被削感到十分难过,感叹自己没有脸面主持祖庙的祭杞;临终时,他向朝廷请求与父亲合葬。
D.韦玄成多所任职,文采过人。元帝时,他曾担少府、太子太傅、御史大夫等职,后担任丞相长达七年,操守端重稳当,虽不及其父贤能,文采却超过父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玄成深知其非贤雅意,即阳为病狂,卧便利,妄笑语昏乱。
(2)圣王贵以礼让为国,宜优养玄成,勿枉其志,使得自安衡门之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杜陵。翁归少孤,与季父居。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能当。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后去吏居家。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遂召上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史,便从归府。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署督邮。

征拜东海太守,拜廷尉于定国。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坐后堂待见。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翁归东海明察,郡中吏民贤不肖,及奸邪罪名尽知之,县县各有记。自听其政,有急令则少缓之,吏民小懈,辄披名。县县收取黠吏豪民,案致其罪,高至于死。收取人必于秋冬课吏大会中,及出行县,不以无事时。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东海大豪郯许仲孙为奸猾,乱吏治,郡中苦之。二千石欲捕者,辄以力势变诈自解,终莫能制。翁归至,论弃仲孙市,一郡怖栗,莫敢犯禁。东海大

翁归为政虽任刑,其在公卿之间清洁自守,语不及私,然温良谦退,不以行能骄人,甚得名誉于朝廷。视事数岁,元康四年病卒。家无余财,天子贤之。

(节选自《汉书·尹翁归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B.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C.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D.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杜陵 署督邮
B.遂召上问   拜廷尉于定国
C.翁归东海明察 东海大
D.县县各有记 辄披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翁归文武兼备,既通晓法律,又喜欢击剑,以致霍氏家奴门客不敢犯法作乱。
B.尹翁归不卑不亢,在受到河东太守田延年接见时,表现出众,赢得田延年好感。
C.尹翁归不畏强权,东海大豪绅,为人奸猾,扰乱吏治,郡中苦之,翁归判其死刑。
D.尹翁归清廉无私,温良谦让,不以自己的才能而傲视他人,在朝廷中颇有声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2)二千石欲捕者,辄以力势变诈自解,终莫能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

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

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拑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选自《汉书》,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B.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C.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D.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常:官职名。掌管礼乐郊庙社稷事宜。秦时置奉常,后官名多变更,但其职权历代相沿。
B.孝文:汉文帝刘恒的年号。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
C.内史:原本为周代官名,秦时沿用,并掌管治理京师地区。后因其逐渐掌握地方行政,所以成为地方行政区划名。
D.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后成为王室国家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多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能。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最终目的。但吴、楚七国以诛讨晁错为由,发动叛乱,致使晁错被杀。
D.景帝听信爰盎的话杀了晁错,邓公认为这不仅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景帝后来也认识到自己错杀了晁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
(2)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

同类题5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原涉,字巨先。祖父武帝时以豪桀自阳翟徙茂陵。涉父哀帝时为南阳太守。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时又少行三年丧者。及涉父死,让还南阳赙送,行丧冢庐三年,繇是显名京师。为大司徒史丹举能治剧,为谷口令,时年二十馀。谷口闻其名,不言而治。

专以振施贫穷赴人之急为务。人尝置酒请涉,涉入里门,客有道涉所知母病避疾在里宅者,涉即往候。叩门,家哭,涉因入,问以丧事。家无所有,涉曰:“但洁埽除沐浴,待涉。”还至主人,对宾客叹息曰:“人亲卧地不收,涉何心乡此!愿彻去酒食。”宾客争问所当得,涉乃侧席而坐,削牍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皆会。涉亲阅视已,谓主人:“愿受赐矣。”既共饮食,涉独不饱,乃载棺物,从宾客往至丧家,为棺敛劳俫毕葬。其周急待人如此。

遣奴至市买肉,奴乘涉气与屠争言,斫伤屠者,亡。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知涉名豪,欲以示众厉俗,遣两吏胁守涉。至日中,奴不出,吏欲便杀涉去。涉迫窘不知所为。会涉所与期上冢者车数十乘到,皆诸豪也,共说尹公,尹公不听,诸豪则曰:“原巨先奴犯法不得,使肉袒自缚,诣廷门谢罪,于君威亦足矣。”尹公许之。涉如言谢,复服遣去。

更始西屏将军申屠建请涉与相见,大重之。故茂陵令尹公坏涉冢舍者为建主簿。涉本不怨也。涉从建所出,尹公故遮拜涉,谓曰:“易世矣,宜勿复相怨!”涉曰:“尹君,何壹鱼肉涉也!”涉用是怒,使客刺杀主簿。

涉欲亡去,申屠建内恨耻之,阳言:“吾欲与原巨先共镇三辅,岂以一吏易之哉!”宾客通言,令涉自系狱谢,建许之。宾客车数十乘共送涉至狱。建遣兵道徼取涉于车上,送车分散驰,遂斩涉,悬之长安市。

(节选自《汉书·原涉传》,有删改)

①赙(fù):送财物助人办丧事。②昳(dié):太阳偏西。③劳俫:劝勉。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B.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C.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D.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冢庐”指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B.“吊”指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
C.“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此后重要性减少。
D.“长安”为古都城名,在今陕西西安一带,汉高祖七年定都于此,隋、唐、北宋等朝也于此定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涉重视传统,恪守孝道。他父亲去世,他退还了南阳郡人送的丧葬费用,依古礼为父亲守丧服孝三年,当时少有守丧三年的,因此在京师有了名气。
B.原涉有同情心,能急人之难。他听说母亲生病的那一家避居在里宅,便去看望,得知病人已去世,家贫无法安葬,便让人置办丧葬用品,使丧事妥善办理。
C.原涉因家奴惹祸,招来麻烦。他的家奴买肉时与屠夫发生争吵,砍伤屠夫,致其死亡,茂陵守令尹公因此大为气愤,要拿他治罪,使他处境窘迫。
D.原涉因旧怨杀人,终遭杀身之祸。他与申屠建的主簿尹公有旧怨,一怒之下让人杀了尹公,申屠建用欺骗手段同意他自首,却派兵将他逮捕并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
(2)申屠建内恨耻之,阳言:“吾欲与原巨先共镇三辅,岂以一吏易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