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请问这副对联说的是谁?
A.孔子B.司马相如C.屈原D.鲁迅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大意是说,作为君子不要在意物质享受,而应勤勉做事,谨慎说话,到有道之人那里去匡正自己的言行,这样才说得上是好学。
B.林黛玉年龄不大,但在贾府事事谨慎,处处留心。周瑞家的给贾府各姑娘送宫花,最后才送到黛玉这里;黛玉去敲怡红院的门,晴雯正跟人生气,即便是黛玉来了也拒绝开门。面对这些冷遇,黛玉都十分克制,不以为意。
C.《白光》中的陈士成和孔乙己一样,都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孔乙己穷困潦倒,因偷窃行为被人打断了腿;而陈士成在屡试不第之后梦想发财,疯疯癫癫地到处寻找地下埋藏的金银,最后在西门外的万流湖里淹死了。
D.《墙上的斑点》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清兵卫与葫芦》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叙事者并非故事中的人物,而是站在故事之外,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3)《礼记·学记》:“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注)①操缦:小曲。②博依:指可以歌咏的杂曲。
【小题1】《礼记·学记》所写的内容与材料(1)中孔子的话有怎样的关系?
【小题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要评析孔子的观点。
当前题号:3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②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注),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③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万章下》)

(注) 谅:诚实。
【小题1】在孔子和孟子看来,应该与哪几种人交朋友?
【小题2】孔子和孟子认为,与朋友相处时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题文)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冶长》)
②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③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
【小题1】(小题1)请简要概括孔子对“自省”的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小题2)如何理解孟子的“反求诸己”?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题文)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②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孟子·离娄上》)
(注) ①瞽瞍:舜的父亲,有恶行,曾经与人配合去杀舜。②厎:致。③豫:安乐,安逸。
【小题1】(小题1)请简要说明上面选段里的“孝”包含哪些内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小题2)在孟子看来,舜的“孝”有什么社会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六十而()。”
A.知天命B.耳顺C.不惑D.耄耋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
②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下》)
(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①之” (《论语•宪问》)
孟子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孟子•万章下》
注:①犯:当面触犯他 
(1)请概括上面选段孔孟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
(2)上面选段孔孟的事君思想有何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论语·子路》)
②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梁惠王下》)
(1)两个选段都谈到了为政的哪一方面的问题?(2分)
(2)两个选段主张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