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3)《礼记·学记》:“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注)①操缦:小曲。②博依:指可以歌咏的杂曲。
【小题1】《礼记·学记》所写的内容与材料(1)中孔子的话有怎样的关系?
【小题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要评析孔子的观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2 05:14: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 “ 仁”不仅关乎个人,也关乎集体与国家。为了实现“仁”,孔子主张“礼治”。“道之以礼,齐之以礼”体现了孔子“礼治”的思想。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我们所学的《烛之武退秦师》就出自该书。
C.《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小说自始至终使用第一人称叙事。狄更斯著名的作品还包括《艰难时世》《双城记》等。
D.晚年的巴金在《随想录》一书中,以罕见的勇气“说真话”,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一座丰碑。他对过去的反思,他追求真理的精神赢得了文化界的尊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杨树达在《论语疏证》中认为,固,陋也。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认为“固”是牢固、巩固的意思。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
同类题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剪不断理还乱。
B.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散文。《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
C.《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狂人日记》精心构思了一个“语言杂错无伦次”的狂人形象作品借狂人之口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D.哈姆莱特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感情的折磨。“生存还是毁灭”这句最经典的哲理性独白表现出哈姆莱特复仇之心的坚决和果断。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
注 ①卫灵公:春秋时卫国国君,名元。②陈:即“阵”,军师行伍之列。此言打仗布阵之法。⑧俎豆之事:指祭祀礼仪之事。④从者:随从之人,指弟子。从,音zòng。
下列各项中,对下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人以“六艺”为学,孔子通晓军旅之事,却不与卫灵公谈论,显示了一个有仁爱思想的儒者,绝不放弃理想而去阿附有权势的人。
B.在陈国孔子师徒处于挫折、困境中,弟子们尽管受现实生活煎熬,但依然跟随着孔子,毫无怨言。
C.子路认为做了君子,就应该保证显达,不可能处于困境之中。
D.孔子认为,一个人有了生命价值的选择,那么穷与通就成为次要问题。通时要想到穷时,穷时要坚守志节。从本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和弟子们道德修为的差距。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
①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②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子)曰:“赐也亦有恶乎?”(子贡)曰:“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小题1】文段①阐述了儒家什么思想?请分别结合《论语》中的某一相关章句,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题2】请分析文段②中孔子与子贡之“恶”的不同之处。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春秋
孔子(前551-前479)
《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