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选自《论语·公冶长》)
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引导弟子颜渊、子路各自表达他们的志向,而孔子也抒发了自己的抱负,显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宽宏的怀抱。
B.师生之间在和谐的气氛下相互学习和砥砺,有切磋,有请益,循循善诱,很自然地呈现出了孔门教与学的情景。
C.在师生对话中,三人志愿不同,境界也有高下。子路性情豪爽,讲话鲁莽,只讲朋友义气,境界最为低下。
D.相比之下,孔子的志向是希望老年人得到安养,朋友间以诚相待,少年得到关爱,其关注的层面更为广阔,志向更加高尚。
 
当前题号:1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各项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子见南子①,子路不说②。夫子矢之曰③:“予所否者④,天厌之!天厌之!”(《论语》)
子畏于匡⑤,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⑥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⑦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⑧?”(《论语·子罕》)
(注释)①南子:卫灵公的夫人,行为淫乱,名声不好。她派人召见孔子,孔子起初辞谢不见,不得已才去见了南子。②说:同“悦”③ 矢:同“誓”。④予:我。否,不对。⑤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畏,受到威胁。⑥兹:这里,指孔子自己。⑦后死者:孔子自称。 ⑧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A.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派人召见孔子。尽管心里不愿意,但讲究周礼的孔子还是去见了南子,这使子路认为夫子是自取其辱。
B.面对子路的不满,孔子发誓说,如果做了不正当的事,会遭上天惩罚。孔子发重誓,是为了表白自己的清白。
C.当孔子遭到厄运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用归于天,表明他对天命的认可。
D.孔子在匡地被拘禁。身处危难之境,孔子镇定自若,一句“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既鼓励了弟子,又镇住了匡人。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子曰:“知者乐(),仁者乐山”。
A.水B.土C.静D.海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不思其反。(《氓》)
(2)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3)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辘辘远听,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_____________,自用则小。(《尚书》)
(6)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8)贪而无怨难,____________。(《论语宪问》)
当前题号:4 | 题型:句子默写 | 难度:0.99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2010年是农历庚寅年,那么,2070年也应该是农历庚寅年。
B.《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本纪》。
C.鲁国史官左丘明依《春秋》著成了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纪传体史书《左传》,还写了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D.《史记》出于对现实的自觉干预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其材料首先得之于史料的真实性和叙事的主观性。司马迁首创了《史记》的论赞体,常于叙事中楔入自己的主观论断。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
【小题1】下列对以上两则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得到任用就努力去做,否则,就应该隐藏起来修养自己的才能,只有他和颜回能够这样做。
B.子路颇不服气,他以勇著称,于是提出了“老师如果统率三军,那么您会和谁在一起共事”的疑问。
C.孔子说“对于宰予嘛,有什么可责怪的呢?”可见孔子对“宰予昼寝”这件事情并无责备之意。
D.孔子认为“宰予昼寝”这件事情对他影响很大,他从此改变了判断一个人的方法。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有关孔子的论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一生政治上无重大成就,但晚年删《诗》《书》,正礼乐,作《春秋》,并以此传授弟子,因此说他对整理古籍、传播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B.古《诗》三千余篇,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的“三百五篇”,皆“弦歌之”,并给予高度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C.孔子作《春秋》,对自称为王的吴楚之君,贬之为“子”,类似这种“绳当世”“笔则笔”“削则削”的写法,对司马迁影响很大,因此司马迁自称《史记》为第二部《春秋》。
D.孔子编纂《诗》《书》《礼》《乐》《易》《春秋》后,立即被称为 “六艺”,被奉为儒家经典,自此千古传诵。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文言文阅读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小题1】给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之  音 义
②李生之曰  音 义
③不应而    音 义
【小题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王生不说B.盍改之乎C.吾悉能志之D.才美不外见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小题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公问其故B.广故数言欲亡C.故为之说D.桓侯故使人问之
【小题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是‘四书’,”一句中“四书”指的是()
A.《诗经》《尚书》《礼记》《易经》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春秋》《论语》《孟子》《礼记》
D.《韩非子》《列子》《孟子》《庄子》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欤?何其多能也!”子贡曰:“故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将者,且也。不言已圣,言且圣者,以为孔子圣未就也。夫圣若为贤矣,治行厉操,操行未立,则谓且贤。今言且圣,圣可为之故也。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从知天命至耳顺,学就知明,成圣之验也。未五十、六十之时,未能知天命、至耳顺也,则谓之“且”矣。当子贡答太宰时,殆三十、四十之时也。
魏昭王问于田诎曰:“寡人在东宫之时,闻先生之议曰‘为圣易’有之乎?”田诎对曰:“臣之所学也。”昭王曰:“然则先生圣乎?”田诎曰:“未有功而知其圣者,尧之知舜也。待其有功而后知圣者,市人之知舜也。今诎未有功,而王问诎曰:“若圣乎?敢问王亦其尧乎?”夫圣可学为,故田诎谓之易。如卓与人殊,禀天性而自然,焉可学?而为之安能成?田诎之言“为圣易 ”,未必能成,田诎之言为易,未必能是;言“臣之所学”,盖其实也。
圣可学,为劳佚殊,故贤圣之号,仁智共之。子贡问于孔子:“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子贡曰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由此言之,仁智之人,可谓圣矣。孟子曰:“子夏、子游、子张得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骞、颜渊具体而微。”六子在其世,皆有圣人之才,或颇有而不具,或备有而不明,然皆称圣人,圣人可勉成也。孟子又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已则已,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之圣人也。”又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之者,莫不兴起,非圣而若是乎?而况亲炙之乎?”夫伊尹、伯夷、柳下惠不及孔子,而孟子皆曰“圣人”者,贤圣同类,可以共一称也。宰予曰:“以予观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孔子圣,宜言圣于尧、舜,而言贤者,圣贤相出入,故其名称相贸易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言且圣者,以为孔子圣未就也 就:靠近,成为
B.学就知明,成圣之验也    知:知识
C.言“臣之所学 ”,盖其实也 实:符合实际
D.圣贤相出入,故其名称相贸易也 贸:交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言且圣,圣可为之故也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B.然则先生圣乎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C.我学不厌,而教不倦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以予观夫子,贤于尧、舜远矣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曰/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B.子贡曰/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C.子贡曰/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D.子贡曰/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宰向子贡问孔子是不是圣人,子贡认为孔子己经是圣人,因为上天让他多才多艺。
B.孔子说的“六十而耳顺”,意思就是自己到了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能明辨是非真假。
C.田诎认为,尧在舜还没有作出功绩前就能知道舜是圣人,而一般人等到舜有了功绩后才知道舜是圣人。
D.孟子认为孔子是圣人,孔子能做到可以做官就做官,做不成官就不做,能做多久就做多久,该离开就赶快离开。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卓与人殊,禀天性而自然,焉可学?而为之安能成?
(2)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