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 孔子(前551-前479)
- 《论语》
- 左丘明(前556-前451)
- 墨子(约前468-前376)
- 老子(约前570-500)
- 孙子(约前551-前479)
- 其他春秋作家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①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
②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
③敬而将之以玉帛,则为礼;和而发之以钟鼓,则为乐。(朱熹《论语集注》)
【小题1】“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与材料中①“礼,与其奢也,宁俭”的“礼”有什么不同?【小题2】结合上面的选段,你认为儒家推崇礼乐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意,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论语·泰伯》)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①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回,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
(注)①蔽:通“弊”,弊病。②学:主要指学礼。【小题1】第一则材料体现了儒家怎样的哲学思想?
【小题2】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请说说孔子认为应该如何避免“六蔽”。
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第二》)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①而后仁。”
(《论语·子路第十三》)
材料二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上·第三章》)
(注)①世:一世为三十年。【小题1】在治国理念上,孟子与孔子都主张_____________,但孔子强调施政的持续性,而孟子强调施政的有效性不在于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简要分析材料二中孟子对以力服人和以德服人的看法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
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庄子·让王》)
【小题1】概括以上材料,分别概括孔子和庄子的观点。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结合材料,简要评析孔子和庄子的观点。
A.君子不器——君子应该没有具体的功用 |
B.文质彬彬——形容君子谈吐行为文雅 |
C.见贤思齐——看见贤人便想向他看齐 |
D.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
E.君子固穷——君子本就该承受穷苦的命运 |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另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 )“唯求则非邦也与?”
(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唯赤则非邦也与?”
(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2)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边城》中, 代表的是一种自由的、出于心灵互相吸引的爱情观, 代表的是功利的、崇尚金钱地位的爱情观。二老傩送宁可要前者,不要后者。小说中三次有关端午节的描写都与翠翠的爱情紧密相关。第一次写她初遇傩送,第二次写她没有见到傩送,却遇到天保,第三次写 。
(2)简答题
阅读下列三则《论语》中的文字,概括子路的形象特点。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公冶长第五》)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公冶长第五》)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述而第七》)
材料一: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劝功,则公事不犯;亲法,则奸无所萌。
(《韩非子·心度》)
【小题1】管理国家,孔子主张 _______,韩非子主张__________。【小题2】针对孔子和韩非子的治国观点,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①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②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A.直率 | B.勇猛 | C.稳重 | D.豪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