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
②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
③敬而将之以玉帛,则为礼;和而发之以钟鼓,则为乐。(朱熹《论语集注》)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挱,小车无皭,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论语·子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
朱熹:“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
(朱熹《论语集注》)
子曰:“直哉史鱼①!邦有道,如矢②;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子曰:“知①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论语·卫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