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下面这副对联有一处对得不够工整,请加以修改。
栏干槽净六畜兴旺,肥多水足稻麦丰登。 改为
(2)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它的下联(平仄不论)。
上联:读书须眼界开阔
下联:
(1)下面这副对联有一处对得不够工整,请加以修改。
栏干槽净六畜兴旺,肥多水足稻麦丰登。 改为
(2)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它的下联(平仄不论)。
上联:读书须眼界开阔
下联:
下列诗句中不含借代的一项是( )
A.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
B.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
C.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
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
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知道我是在挖开我的回忆的坟墓。(比喻) |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对偶) |
C.你不觉得我们班的学生很努力吗?(设问) |
D.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拟人) |
下列诗句中典故使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B.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
C.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 |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下列没有使用借代修辞的一项是
A.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
B.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C.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
D.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
借代是指,作文章时不直接写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即同样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去表述。这不仅体现了一种语言转换能力,也显示出一种思维张力。请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仿照例句,表达下面一句话的意思。
我们既要发扬民族传统,又要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
示例:我们既要吃烤鸭品龙井,也要尝牛排饮咖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既要发扬民族传统,又要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
示例:我们既要吃烤鸭品龙井,也要尝牛排饮咖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一则有关于中秋的对联,已经给出了上联,请选出下联( )
上联:琼宇高寒,捧出一轮月影
下联:____________
上联:琼宇高寒,捧出一轮月影
下联:____________
A.中天满轮,秋野万里香飘 |
B.冰壶朗澈,平分五夜天香 |
C.圆月共赏,不忘故里父老 |
D.喜迎中秋,怀念四方亲友 |
下列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煜的词《虞美人》里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经典的比喻,用江水的深广多长比喻自己亡国后的无尽愁思,深刻而有韵味。 |
B.白居易《长恨歌》中有“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这样的诗句,写出了杨贵妃仙境再现时那种含情脉脉的超尘脱俗的美,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C.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
D.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比喻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
下列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颁《新晴》中“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以借代的手法,写南风成为诗人的旧相识,表现了诗人对南风的喜爱之情以及久雨初晴后的宁静闲适心境。 |
B.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本诗以借代的手法,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
C.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吴钩",古代吴地生产的一种弯刀。这里用借代的修辞,以吴钩代指精良的武器。 |
D.辛弃疾的词作“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其中“长安”就是指当时被金兵侵占的北宋都城汴京,这一借代的运用隐含词人的一片爱国深情。 |
学校校刊编辑部准备出版一期专刊《北极星》,刊载前几届高三同学的学习、生活经验,请运用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为《北极星》撰写一句卷首语,表明对同学们的影响和作用。不超过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