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以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以0.1
纳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科技。纳米科技以空前
的分辨率为人类揭示了一个可见的原子、分子世界,它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和分子
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从20世纪90年代起,纳米科技得到迅速发展,新名词、新概念,不断涌现,像纳
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生物学等。科学家预言,纳米时代的到来
不会很久,它在未来的应用将超过计算机工业,并成为未来信息时代的核。。正如中国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的那样,纳米将会带来一次技术革命,从而将引起21世纪的又
一次产业革命。
科学家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若干年后的蓝图:纳米电子学将使量子元件代替微电子器
件,巨型计算机装入口袋里;通过纳米化,易碎的陶瓷可变成有韧性的,成为一种重要
材料;世界上还将出现1微米以下的机器甚至机器人;纳米技术还能给药物的传输提供
新的方式和途径,如对基因进行定点等。
以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微米科技,曾经并且正在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微米更
深入微观世界的纳米将使人类进一步掌握物质的规律,改造微观世界的武器。
目前!纳米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光学、医学、半导体、信息通讯、一年的营业额可
达500亿美元。有预测说,到2010年,纳米技术的市场容量将达到14400亿美元。于
细微处见神奇,见微知著的纳米科技将彻底改变目前的产业结构,并且孕育着巨大的商
机。
1.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2.下面是围绕本文内容产生的一些理解,正确的是( )和( )。
A.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终将突破未来信息时代,从而在21世纪实现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又一次产业革命。
B.纳米科技比微米科技更进步。
C.纳米科技在当今广泛应用,其市场营业额高达500亿美元。这说明纳米科技时代已经到来。
D.今天的真理在纳米科技大显身手的未来也许会沦为谬论,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解放的大脑,随时准备迎接新事物,接受新观念。
当前题号:1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外阅读。
神奇的克隆
《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
我们知道,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繁殖后代,人们把这种繁殖叫作有性繁殖。换句话说,每只动物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如果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
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波可爱的小柳树;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种进地里,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把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长成新的仙人掌……此外,一些植物还可以通过压条或嫁接培育后代。凡此种种,都是植物的克隆。
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那么,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从20世纪开始,科学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
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于人类的科技成果。
人们将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大大提高饲养效率。
克隆技术还可以挽救一些濒危物种,让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免遭厄运,从而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一旦病人需
要,就能重新“装配”……
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着它诱人的前景。
【小题1】为了说明克隆这项技术的“奇妙”之处,短文是这样有序介绍的:先由     ,接着讲 ,再讲  ,最后讲    
【小题2】为什么说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于人类的科技成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在介绍“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时候,分别举了柳树、马铃薯、仙人掌等例子,你能再选一种类似的植物进行简单介绍吗?(模仿文中的形式进行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好处,除了文中所说的这些方面的好处外,你觉得克隆技术还有哪些好处?请发挥想象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这个单元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许多科技知识,通过《纳米新星》我知道了纳米是    ,纳米科技可以解决    等问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一课让我知道记忆移植能不能实现,要靠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了,我想用        等词语形容人们此时的心情;《神奇的玻璃家族》一课让我认识了各式各样的玻璃,我知道吃音玻璃的作用是
当前题号:3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
开心阅读。
乐于助人的守门爷爷
“陶爷爷好!”我一踏进院子就对守门爷爷打了声招呼,他也笑眯眯地对我打了声招呼。他,就是我们院子守门的老爷爷——陶爷爷。
陶爷爷已经年过六旬。他待人和善,我们院子里的小伙伴总是尊敬地叫他“陶爷爷”。
我不禁一边上楼,一边回想起来……   
记得是在一个周末,我在院子里骑自行车玩,在滑下一个坡的时候,我没注意轮下有一个小石坑,“嘭”的一声,连人带车一起摔倒在地上。“哎哟!好疼啊!”我不由得喊起来。陶爷爷闻声赶来,一边扶起正在揉腿的我,一边说:“快起来,摔疼了吧?瞧,车也摔坏了。你去树荫下歇歇,我帮你修修车。”只见陶爷爷把工具箱拿了出来,点着一卷烟,然后蹲下,仔细地瞧了瞧,拿起起子左扭扭右转转。火热的太阳在他头上照着,几颗豆大的汗珠从陶爷爷的头上淌了下来,可他顾不上擦,一个劲地帮我修车,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儿。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车终于修好了。我乐得蹦了起来:“谢谢爷爷!”“不用谢,下次一定要注意啊!”陶爷爷捶了捶背笑着说。
“哎,你这孩子,怎么还不进家门?外头凉,小心感冒!”原来是陶爷爷上楼打扫卫生了。“哦,我马上进去!”不知怎么的,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1. 一锤定音。(给带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xún  xǘn) 摔(dǎo dào)
(kēn   kēng)  敬(zūn zhūn)
2. 文章举了一个什么事例来体现陶爷爷乐于助人的品质?
3. “不知怎么的,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你对这句话怎样理解?
当前题号:4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快乐读书苑。
天下妈妈都是一样的
妈妈疼爱小强。小强不喜欢吃鱼时,妈妈就慈爱地说:“鱼肉最有营养,猪肉也比不上。”小强见妈妈吃鱼头,天真地问妈妈:“妈妈,鱼肉有营养,您为什么不吃,而吃鱼头呢?”妈妈说:“妈妈喜欢吃鱼头。”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强长成大人了,妈妈也老了。小强一边把鱼头夹给年迈的妈妈,一边说:“妈妈喜欢吃鱼头,我从小就知道。”鱼肉放在了自己盘子里。妈妈看着鱼头,心里暗暗地反思:溺爱不是疼爱!小强见妈妈不吃只是坐着看他,奇怪地问妈妈:“妈妈,您怎么不吃?”妈妈无奈地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天下妈妈都是一样的,为了让孩子多吃,自己却不舍得吃一口!”小强这才真正懂得、体会到:母爱是人世间最无私、最仁慈、最伟大的爱!同时深深地反思起自己对母亲的行为。
从此,小强特别孝敬妈妈:好吃的先给妈妈,下班陪妈妈聊天,天热给妈妈扇风驱蚊,天冷给妈妈买来保暖衣服……
1.把括号里的词语,准确地加进句子,使它变成长句。
例:海浪打在脚上。(哗啦哗啦地)    海浪哗啦哗啦地打在脚上。
①妈疼爱小强。(特别)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说:“妈妈喜欢吃鱼头。”(温和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的妈妈也说爱吃鱼头,你认为妈妈是真的喜欢吃鱼头吗?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后你一定会更加热爱、关心你的妈妈,你准备从哪些小事做起呢?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自主阅读。
快乐生活,生活快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人。生活中不是缺少快乐,而是缺少乐观的心。我并不能说出快乐的全部意义,但是,快乐生活,生活快乐,我喜欢!
快乐,是燕子回归的轻语呢喃;快乐,是青蛙出土的阵阵声响;快乐,是鱼儿游弋水中的自由自在……在人生的五味中,快乐是最醇美的一味;在人生的色彩中,快乐是最灿烂的一色;在人生的旅途中,快乐是最明丽的一景……生活快乐,快乐生活,我喜欢。
我喜欢生活在宽敞的大道上,一群学生,或谈笑风生,或静静散步。他们都微笑着——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去攻克知识海洋中的座座堡垒。他们无需寻找更多的财富,他们自身便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因为他们的飒爽英姿,因为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所以他们快乐着。
我喜欢在黄昏的桥上,一对老夫妇彼此携手看夕阳。他们细数着以往的点点滴滴,那历经岁月沧桑的情感史或许没有山盟海誓,没有玫瑰传情的浪漫,但彼此都有一个信念——爱,这就是弥足珍贵的。相信以后的日子里,他们仍会怀着这个信念携手共度余生,携手同看夕阳——此时此地,便是快乐啊!
快乐,是夏日田野里飘来的缕缕稻香;快乐,是日暮中乡村上空的袅袅炊烟;快乐,是维族人弹起冬不拉时的畅快;快乐,甚至是珠峰之巅登山者的振臂欢呼……
是的,快乐生活着,便是对人生最好的选择。在我们的生活里充满了无限的快乐,让我们放大生活中的快乐,尽情地享受快乐!
1. 比比谁最细心。认真读文后填空。
(1) 生活中不是缺少(    ),而是缺少发现(  )的人。生活中不是缺少(   ),而是缺少(   )的心。
(2) 快乐( )着,便是对人生最好的(   )。在我们的生活里充满了(   ),让我们(   )生活中的快乐,尽情地(   )!
2. 用你最喜欢的方式理解下列词语,并选择一个造句。
轻语呢喃:
飒爽英姿:
山盟海誓:
造句:
3.谈谈你对“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人。”这句话的理解。
4. 读了文章,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5. 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快乐呢?
当前题号:6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自主阅读。
好人丛飞
丛飞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为了读书,他捡过垃圾、卖过冰棍,但这些努力还是没能让他完成学业。初二时,丛飞被迫辍学回家。他不甘心向命运就此低头,终于成了一名深受观众喜爱的知名歌手。他的舞台从深圳的大家乐,延续到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他多次与宋祖英、戴玉强等著名歌唱家同台献艺,还多次应邀到国外演出,还荣获“广东省优秀音乐家”称号。
然而,就在丛飞准备在歌唱事业中大展拳脚之际,无情的病魔向他袭来。年仅36岁的丛飞被确诊为晚期胃癌。热爱艺术的丛飞,不得不离开了他无比眷恋的舞台。
令人震惊的是,知名歌手丛飞却根本拿不出看病的钱。他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捐献给了山区的贫困学生和需要帮助的残疾人。
十几年前,丛飞在四川成都参加一场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慈善义演。那天,观众席上坐着几百名因家穷辍学的孩子。
□这么小的孩子□如果不能上学读书□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样的命运□□丛飞禁不住想起了自己苦难的童年□毫不犹豫地将身上全部的2400元钱放进了捐款箱□
这场义演改变了丛飞的人生。从此,丛飞开始了认养贫困失学儿童的爱心之旅,他先后20多次赴贵州、湖南、四川、山东等地的贫困山区,为当地的失学儿童筹集学费。自1995年丛飞正式认养资助第一批辍学儿童以来,他已经资助了贵州、湖南、四川、云南及山东等地的贫困学生178人,其中有彝族、布依族、苗族、白族、羌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的贫困学生。
有心人统计过,这些年来,丛飞至少捐献了300万元善款。
生病之后,丛飞将父母家人叫到一起,开了家庭会。他说:“当我不行时,把我的眼角膜和有用的器官用来救治别的病人,剩下的遗体也捐献出去,用来进行医学研究。”
人们被深深地感动了。一首由丛飞自己作词的歌曲《愿你幸福》在我们的耳边盘旋:我是你过河的桥,是你乘凉的树,我是你风尘仆仆那间歇脚的屋。只要你快乐,只要你幸福,只要你圆上了好梦,我就不辛苦。只要你开心,只要你如意,只要你回头一笑,我就很知足……
1. 小小书法家。认真读,好好写。

2. 给文章的第五自然段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 作为一名知名歌手,为什么丛飞生病之后却根本拿不出看病的钱?
4.丛飞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为什么他会去帮助那些贫困学生?
5.看了这个故事,你想对丛飞说点儿什么吗?
当前题号:7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外阅读。
读书胜过吃饭的人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每天不忘记读书。他说 我一生的嗜好 除了革命之外 就是爱读书 我一天不读书 便不能生活
在流亡国外旅途中,他的行囊总是鼓鼓的,人们还以为他是个富豪。谁知,行囊里装得最多的是新出版的书。
在伦敦时,他经常到英国博物馆的图书室里去读书。疲倦了,就伏在桌子上歇一会儿,醒来后又捧起了书本。
有一次,孙中山发现自己吃饭的钱快用完了,一些在伦敦的中国留学生知道后就凑了些钱给他。隔了几天,留学生们去看他,一推门就看见满桌都是书。有人问他:“上次给你吃饭的钱大概都花在买书上了吧?”孙中山笑着点点头说:“是的,不过还留着一点儿,已经够吃饭了。”于是,大家都称孙中山是“读书胜过吃饭的人”。
(1)请给第1自然段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嗜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流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写了________先生的一些琐事。他一生的嗜好,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4)人们为什么称孙中山先生为“读书胜过吃饭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给孙中山先生一个怎样崇高的称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岀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 游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蓆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飞扬 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小题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选出短文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小题3】短文中画橫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
【小题4】黄晓文在脚被铁钉扎了之后是怎么做的?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小题5】在这样的大灾大难面前,群众是怎样看到希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怎样理解“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英勇的人民子弟兵”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外阅读。

一棵小白杨

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

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2014年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作为一个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班里的全体战士。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考核中也一次次名列前茅。

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这样,母子俩几个月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三岁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的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再拉也不行。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

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克怀是中国千千万万不畏艰难、忠于祖国的边防军人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B.王克怀带领的四班在射击比赛中一次次名列前茅。
C.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妻子的事迹详写,战士探亲带回小白杨的事略写。
D.受到小白杨精神的触动,“我们”离别前专门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小题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
这个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
这个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写王克怀儿子的举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章以“一棵小白杨”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指这座边防哨所。
B.既指优秀战士王克怀,又指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中国军人。
C.象征边防战士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D.指王克怀高超的射击技术。
当前题号:10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