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为别人喝彩
我曾应邀参加一所小学的运动会。有一个班获得了“道德风尚奖”,我向校长提出心中的疑惑: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并没有发现那个班的道德风尚比其他班高在何处。校长说:“其实你忽略了一个细节——在同学们都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欢呼雀跃时,惟有那个班的学生在为自己喝彩的同时,也不忘为别人喝彩。”
“为别人喝彩”,竟值得这样推崇。
由此,我还想起一个外国人为中国人喝彩的场面:2001年8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大运会”开幕式上,当法国体育代表团走到主席台前时,人们意外地发现,法国运动员高高举起了一条横幅,上面用中文写着一行字:“法国代表团祝贺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巴黎申办奥运会败给北京,但法国人仍能大度地为竞争对手喝彩,他们赢得了全场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为别人喝彩”,未必说明你就是弱者。
生活中,很多人只知为自己的进步与成功窃喜和欢呼,对别人则常常冷漠得面无表情,无动于衷,很少真心实意地为别人喝彩。其实,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别人的时候,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为别人喝彩是一种美德,你付出了赞美,这非但不会损伤你的自尊,相反还将收获友谊与合作;为别人喝彩是一种人格修养,赞赏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是自己矫正狭隘自私和妒忌心理,从而培养大家风范的过程。
为自己喝彩容易,为别人喝彩难,我们应该学会为别人喝彩。
(1)为别人喝彩是     ,是 ,是  
(2)文中举例了那几个“为别人喝彩”的例子?
  
 
(3)“最热烈的掌声”赞赏的是:
  
(4)文章划线部分运用的修辞法是
 
当前题号:1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内阅读。
天游峰的扫路人(节选)
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1)用“   ”画出文中打比方的部分,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
 
 
(2)语段中 一词写出天游峰山路的细、窄, 一词写出了它的高峻, 写出了它的险。
(3)“好不得意”的意思是 。作者“好不得意”的原因是  
(4)语段中的最后一句中“终于”的意思是什么?这一句有什么作用?(4分)
当前题号:2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欣赏。
吃西瓜
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好像空气凝固了,热得人们直喘气,连树叶也不动,像是被什么粘住了似的。只有栖息在树上的知了,不停地演唱,但只能给人们增添(烦躁 烦闷)。唉,要是在这时候能吃上一个凉爽鲜甜的大西瓜,那该有多美啊!
傍晚,妈妈下班回家,(居然果然)买回来一个又圆又在的西瓜。这下我可乐了,捧着西瓜左看右看,喜得爱不释手。
这瓜足有七公斤重。翠绿的瓜皮上镶着锯齿形的条纹,底部深深地凹了进去,顶端的瓜蔓又细又短。我学着大人的样子,用手指在瓜皮上弹了弹,“嘣嘣”,声音又响又脆。我操起菜刀切瓜,还没等用力,西瓜已裂成了两半。嘿,好一个熟瓜!粉红的瓜瓤里嵌着历历可数的又黑又大的瓜籽,淡红的汁水顺着瓜瓤慢慢地淌在桌面上。
哎,光顾了看,还不知道这瓜的味道如何呢。我顺手切下一块想饱饱口福。刚把西瓜送到嘴边,我的手就停住了:对面的小厨房里不时闪动着妈妈的身影,妈妈(辛苦辛勤)了一天,回家没顾得上擦把汗,却又在厨房里忙开了……
我来不及多想,转身拿起调羹,往那半只西瓜上一插,又拿了一条凉毛巾,(急步 慢慢)向厨房走去……
【小题1】划去()里不恰当的词语。
【小题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爱不释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照样子写句子:要是在这时候能吃上一个凉爽鲜甜的大西瓜,那该有多美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妈妈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3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自主探究。
(1)说说达丽玛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句话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的雨点”在课文的结尾出现了几次?为什么说春天的雨点会落在达丽玛的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阅读在线。
那倾斜着的伞
每逢“淅沥”声从窗外响起,外公便会来到校门口,打开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向我招招手。我就一蹦一跳地跑向外公,钻进伞下,挽住外公的胳膊。于是我们便走进了这片雨的世界中。   
抬起头,我惊讶地发现头顶的天空不知何时已变为一片墨绿色的,绿得那样深,绿得那样扣人心弦。望望外公,外公头顶原应是墨绿色的天空已经破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外公,伞歪了。”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我困惑了:“怎么搞的,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笑而不语。   
回到家里,我发现外公一边肩膀都湿透了。“外公,你肩膀都被淋湿了,快擦干呀!”
□你有没有被淋到呀□外公问□没有啊□那把大伞把我整个都包住了□外公开心地笑了起来。就这样,每次我们从雨中回来,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的,一半湿的。
【小题1】在第4自然段的“□”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小题2】在第2自然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奇——( )不解——( )
【小题3】为什么每次从雨中回来,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的,一半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外阅读。
神奇的机器人
机器人是具有一定智能的机器,它能模仿人的眼、耳、口、鼻、手等器官,按照人的指令做各种各样的动作。
世界上最早的实用机器人叫尤尼梅特,又叫“万能生产者”,是美国人在1961年研制成功的。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型号、各种功能的机器人在民间各地相继“出生”了。
在茫茫宇宙,机器人作为人类航天活动的先驱,第一个登上月球,揭开了月亮神秘的面纱;继而又飞上火星,探测火星上是否有生命迹象存在。从此,机器人在太空中游弋翱翔,大显身手。
在浩瀚的海洋,机器人寻宝藏、擒游龙,驰骋万里,上下求索,成为人类开发海洋的主力军。
在工厂,机器人有着极为广阔的用武之地。电焊、油漆、电视装配、飞机钻孔、采煤、搬运,到处都有它们勤劳的身影。
在农村,机器人种植庄稼、灌溉田地、植树造林、采摘水果、挤牛奶、剪羊毛、喂牲畜……它们披星戴月,耕云播雨,成为第一代“铁农民”。
机器人还走向社会,加入人群。它们才华横溢,机灵精巧,能歌善舞,能说会道。有的成为棋坛怪杰、书画大师、体育能人,有的成为医学博士、手术专家、护士小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人将越来越多地走向太空,走向社会,走进家庭,来到我们身边,成为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助手。
1.短文是按照________结构写的。
2.给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cáng  zàng)  驰(pìn  chěng)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在宇宙,机器人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海洋,机器人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工厂,机器人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农村,机器人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内阅读。
死海中虽然没有任何动植物,但却对人类有所____,因为它会让不会游泳的人在海中游泳。任何人掉入死海,都会被海水的___托住,这是因为死海中水的比重是1.17~1.227,而人体的比重只有1.02~1.097,水的比重超过了人体的比重,所以人就不会沉下去。旅行社的导游们拍下了一幅幅令人____的照片:游客们悠闲地____在海面上,一只手拿着遮阳的彩色伞,另一只手拿着一本画报在阅读,______。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含有数字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3.读了《神秘的死海》,你有什么感受?
当前题号:7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内阅读。
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________作出了________的回答。
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确实发生过神秘失踪的情况。不过,造成小岛失踪的并不是什么________,而是一种巨大的________。
1.按课文填空。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设问句。这句话在文中起________的作用。
3.文章运用设问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当前题号:8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外阅读。
植物也要睡眠吗?
动物是要睡眠的,有趣的是,植物也要睡眠。
太阳花是一年生的肉质草本花卉,上午10点钟“醒”来时开花,可是一到下午它就闭合起来睡眠了。紫茉莉下午5点左右开花,到第二天天亮时就闭合睡眠了,好像怕见太阳似的。最有趣的要算落花生的花了。它的睡眠时间有长有短,是随昼夜长短的不同而变化的。7月,它在早晨6点钟“醒”来就开花了,到下午6点才闭合睡觉;到了9月,它要到上午10点钟才开花,而下午4点钟就闭合睡觉了。如果遇到阴雨天,它更是贪睡,常常是睡得早、醒得迟。
植物除了花要睡眠外,叶子也要睡眠。许多植物的叶子在夜间常呈现出各种垂直于地面的睡觉姿态,如花生叶、烟草叶都是朝上卷曲,而三叶草的叶子和开花的豆类植物的叶子都是朝下卷曲的。
植物要睡眠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植物的睡眠是由周围环境所引起的保护自己的一种本能。白天和夜晚,气温的高低不同,空气的湿度也不同,不同的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也不同,即使在相同的环境中,具有睡眠活动的植物,生长的速度也较快。所以也可以说,植物的睡眠是为了适应昼夜温差变化而形成的一种遗传习性。
1.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这篇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请用短语概括。
3.这篇短文讲了哪几种植物的花的睡眠?重点讲了哪一种?写了它在几种情况下的睡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读画线的句子,填空。
这是个________句,作用是________,由这句话我们知道上一自然段写_______,这一自然段写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内阅读。
不一会儿,雨停了。这倒给了我一个机会。我________拾起缝纫鸟的草窝,________观察了一番。那草窝简直就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它特别像我们小时候用秫秸皮编织的蝈蝈笼子。经纬交织,左右相连,十分结实,即使从大树上掉了下来,也一点都没有散解或变形。然而,只有一点是极为可惜的:缝纫鸟的________还没有发达到能够把这样________的杰作牢固地编结在树枝上,所以一经________,草窝便被打了下来,落得个________________!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感叹句。
3.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