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留下的书香

我们这个寻常百姓家,收入不高,住房又小,挤挤巴巴的,连一个书橱也放不下。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以从家里的桌上、凳上、床头枕边到处堆放着的书本看出,更能从我和妻子、儿子饭后暇余常常是各人手执一卷昭然可见……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母留传下来的呢。

我父亲别无嗜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táo zuì(   )于其中。可是后来父亲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这,说来就话长了。

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景 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我们为此忧心忡忡。这时我发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吧。

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父亲还(专 钻)研了《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 剪)药,又做针灸治疗。后来连我们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效果。

奇迹终于jiàng lín(   )了,卧床数年的母亲竟然下床了!

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继承父亲的精神。为了给母亲做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刺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再替我母亲针灸治疗……母亲的病治好了,她享寿到古(希 稀)之年,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子儿女的父亲却在65岁离开了我们!

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缕缕的书香。

【小题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打“√”。
【小题2】根据拼音写词语。
【小题3】文章写“父亲喜欢看书”,选择了两个材料来写,略写的是__________,详写的是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对文章题目中的“书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书香”指书中散发出的香味。
B.“书香”指爱读书、爱学习的良好氛围。
C.“书香”还指父亲一贯坚持并影响全家的敢于担当的勇气、默默奉献的精神和善于钻研的品质。
【小题5】“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继承父亲的精神。”中“父亲的精神”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这是令人动容的一幕:一位脸上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各种医疗管线的垂危老人,在人们的搀扶下迈向病房中的办公桌……如同重伤的黄继光向着枪眼那最后的一扑,这悲壮的一幕,凝成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最后的冲锋姿态。此刻是21时15分,这颗赤子之心停止了跳动,距最后一次离开办公桌电脑只有5个小时。

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林俊德是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他扎根边疆52年,把青春和生命融入大漠戈壁,把全部心血和智慧奉献给国防事业,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曾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30多项。

人们经常议论他们这批戈壁滩人的得失问题,林俊德曾说,他们作了不少牺牲:几十年过着贫乏枯燥的物质、精神生活,许多夫妻两地分居一二十年,许多人在父母临终前来不及回去看一眼,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过,他们并不为此后悔,而是为之自豪。因为,他们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尽了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振兴中华作了贡献。因为信念坚定,所以步履坚实。

2013年2月19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上,林俊德的夫人黄建琴代替林俊德登台领奖。她几度哽咽地说:“他工作起来就像着了迷似的。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他非常坦然。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搞核试验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临终前的林俊德,唯一的心愿是回到马兰,回到他一辈子战斗生活的那块大漠戈壁,希望马兰精神能够代代相传……

一朵怒放的戈壁马兰凋谢了。而在罗布泊这片写满传奇的大漠戈壁上,那曲人人皆知的《马兰谣》却将永远传唱——“一代代的追寻者,青丝化白雪;一辈辈的科技人,情铸边关恋。青春无悔,生命无怨,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注)马兰:一种在“生命绝地”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小题1】文中画线的句子拿林俊德的行为与黄继光的壮烈行为进行类比,突出了林俊德(  )的精神。
A.勇敢同病魔做斗争B.献身祖国核事业
C.淡泊名利忘我工作D.将生死置之度外
【小题2】下面对标题的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表现了林俊德对马兰那片土地的眷恋与热爱。
B.象征林俊德等科技工作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C.表现了马兰在艰苦环境下顽强生长的特点。
D.表达了对以林俊德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怀念之情。
【小题3】结尾引用《马兰谣》,妙处在于(______)
①照应标题,点明题意。  ②歌词优美,耐人寻味。
③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⑤情真意切,引人共鸣。
【小题4】用自己的话概括那“令人动容的一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在谈及戈壁滩人的得失问题时,林俊德抱着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问题。

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    )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一艘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

【小题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是(  )
A.在不幸的处境中,想到曾经美好的事物,以安慰自己失落的心。
B.在不幸的处境中,坏事更能磨炼人的意志,更能使人坚强。
C.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小题3】从选文中不可以看出鲁滨逊历尽苦难之后的心态的是(  )
A.知足安命B.勇敢地生活下去
C.绝望,无可奈何D.乐观面对现实
当前题号:3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北京的春节》选段,回答问题。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jiān jiàn)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pū pù)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小题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 ”标出。
【小题2】这三段话是按照_____顺序记叙的,主要写_____和_____两天发生的事
【小题3】用曲线画出起过渡作用的语句。
【小题4】第1自然段围绕“____”一词来写,第1句话与后面几句是____关系。
【小题5】第1自然段第三句话中体现人们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的两个词语是 _____和______。从这句话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古诗表述的节日依次是(   )
①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③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①春节 ②中秋节    ③端午节    ④除夕
B.①元宵节    ②中秋节    ③清明节    ④春节
C.①寒食节    ②七夕 ③中秋节    ④春节
D.①元旦 ②七夕 ③中秋节    ④元宵节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课文片段阅读。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小题1】选文所描写的老北京过腊八节的两个习俗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者对它们进行了________(详写 略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题2】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1)这句话把腊八粥比作____________,写出了熬腊八粥的材料__________。
【小题3】透过腊八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年?(  )
A.团圆喜庆B.福寿满堂
C.五谷丰登D.财运亨通
【小题4】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写出了大人们为过春节而准备的东西极为丰富。
B.“万象更新”写出人们筹备这些东西的主要目的是要在新年时显出新的气象。
C.这句话详写了大人们过春节的准备,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大人们忙碌的身影。
D.这句话通过写大人们过春节的准备,说明了人们对新的一年寄予了美好的愿望。
【小题5】对文中的“京味儿”语言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杂拌儿”指外形不规则的干果。
B.“零七八碎儿”指干果零散不全。
C.“玩意儿”指玩具。
当前题号:6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jiàn  jiān)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 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jué  jiào),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除夕   街上挤满了人   元旦   铺(pū pù)户都上着板子   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 曝)竹纸皮   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 姿势)和娴熟(技巧 技能)。

【小题1】用“√”在文段中选择恰当的读音和词语。
【小题2】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
【小题3】这段是按_______顺序来写,写出了除夕和元旦鲜明的特点,请你各用一个词分别概括它们的特点。除夕特点是_______ ;元旦的特点是_______。
【小题4】正月初一那天,男人们______________;女人们_____________;小贩们在庙外_______________; 小孩子们__________等方面的习俗,其中__________写得最详细。
【小题5】“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光景”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  )。
A.时光景物B.情景C.表示估计
【小题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个(  ),在文中起( )的作用。正确的选项是( )
A.过渡句 承上启下B.中心句 总结C.总起句 总起
当前题号:7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孩子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小题1】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零七八碎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找出一个过渡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忙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所有的野鹅都睡熟了。一只狐狸钻出树林,蹑手蹑脚地向湖边走来。他旱就看到了这群野鹅,想象着野鹅肉的美味呢!可是,广阔的水面横在狐狸和野鹅之间,他急得百爪挠心。突然,浮冰被风吹向岸边,狐狸蹲下来,耐心地等待着。
【小题1】读画“________”的句子,你觉得此时的狐狸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你写两个与“狐狸”有关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哪件事或哪几件事让你印象比较深?读读下面的习作片段,完成练习。

我在二年级时遇到了她。那时的我,只是个羞涩的小孩,在班上没有什么名气,不敢问老师问题,也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因为我怕错,怕那60多双眼睛投来嘲笑的目光,更怕老师严厉的眼神。但自从她来了,一切都改变了。那天,新的数学老师要求大家来做自我介绍,这更是我害怕的,而她却在一边给我打气,给我加油,让我有了点勇气回答了老师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我的回答堪称完美,只可惜声音太小,但仍然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高兴极了,心想:“原来我也不那么差劲嘛!”她给了我勇气,让我第一次成功回答了课堂上的问题。

【小题1】片段中的“她”指的是“我”的同桌,从中能感受到“我”对她的情感是_____。
【小题2】片段的主要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假如你就是片段中的“我”,请结合实际,想想还有哪些事可以具体写。
A.当“我”遇到难题时,她会主动帮助“我”。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