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调查报告
经常写错别字 | 经常提笔忘字 | 觉得自己的字不好看 | 能写一手漂亮的字 |
36.67% | 56.67% | 70% | 1.21% |
材料二
汉字书写能力下降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而电脑飞速发展和普及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互联网时代,我们习惯于敲打键盘,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失写症”。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人们对汉字“敬畏之心”的淡漠。古人常说“一字为师”,而现在,浮躁的心态之下,人们对于汉字书写的态度已相当草率,甚至积非成是、将错就错。
材料三近年来,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神奇的汉字》等一系列节目的播出,汉字书写问题重回公众视野。有学者认为,保护汉语,媒体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但只有媒体的宣传是不够的,行政不应缺位。尽管多年来相关部门已颁布多项法令保护母语,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应该用更多行政手段和措施来保护母语。
【小题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联系材料二,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失写症: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字为师: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不属于人们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原因的是( )
A.电脑的发展和普及。 |
B.人们对汉字缺少敬畏之心。 |
C.人们热衷于综艺娱乐,不爱学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你同意材料三中学者的观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字之忧:《汉字听写大会》的走红,让不少选手和观众惊呼自己“不会写字”,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断裂这一现象的忧虑。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说:“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我觉得不是汉字危机,而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现实之痛:汉字危机,并非危言耸听。 用惯了电脑和手机,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不分场合滥用网络语言;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的错别字层出不穷的现象。(如下面的图片所示)
一些商家,为了获得关注,把成语乱改为广告词,更是家常便饭。(如下表所示)
药品广告 | “咳”不容缓 | 应是:刻不容缓 |
山地车广告 | “骑”乐无穷 | 应是:其乐无穷 |
补品广告 | “鳖”来无恙 | 应是:别来无恙 |
【小题1】辨析字形:将图中的错别字改正过来,填在括号里。
(____)改为(____) (____)改为(____) (____)改为(____)
【小题2】整体感知:阅读“汉字之忧”。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认为,“汉字危机”其实是( )
A.汉字文化传承出现了断裂,让人忧虑 |
B.汉字书写和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
C.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失写症”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发表看法:保护汉字,迫在眉睫。作为小学生,你可以为捍卫汉字做哪些努力?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成语不能望文生义
有些同学在解释成语时,习惯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这种理解往往是由自己主观想象得来的,意思总显得有些牵强附会,这就叫“望文生义”。
成语是人们长期使用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们的词义都是固定的,因此,要正确理解它们,就必须透过“表面”看“本质”,不可望文生义。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请同学们注意。
[万人空巷]万人,形容人数极多;空巷,指街巷的居民都走出来了。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街巷涌满人群的情景,不能把它理解成街巷里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
[大相径庭]这个成语表示彼此相差得很远或矛盾很大。千万不要理解为“很相同,很一致”。
【小题1】第一站 查阅工具书,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1)牵强附会:__________________
(2)心领神会: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二站 你能用以上的成语造句吗?选一个试一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三站 我平时积累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4个)
【小题4】第四站 想一想,在我们的学习实践中,是否有过类似的学习经验,赶快把自己的经验或学习的心得传授给别人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______)
(2)为什么中华民族成为拥有诗歌传统的民族呢?因为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给使用它的人带来诗的灵性。(_______)
汉字的美学价值
汉字是充满美感的文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还很难找到一种文字能与汉字相抗衡。
汉字有结构之美。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美的底蕴。汉字像建筑物一样,有间架结构,不管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汉字的第一要求就是稳定,不能摇晃倒地。于是,汉字特别讲究协调和平衡。有许多字,实际上是一种对称的结构。汉字的这一特点,成了书法艺术的基础。
汉字有意象之美。汉字是用线条来描摹事物的,因此,其中充满了一种意象之美。比如,我们平常见到的“哭”与“笑”两个字,不论你用何种字体来写,看上去都会觉得“哭”就是在哭,“笑”就是在笑。有个舞厅的外面挂了一个“舞”字招牌,活生生是一个女子在独舞。这就是汉字的神奇之处。
汉字有音律之美。汉字一字一音,发音抑扬顿挫,极富美感。中国的诗歌历来是讲究平仄,讲究押韵,讲究节奏的。为什么?因为这样才能把汉字的音律美体现出来。现在一些人写自由诗,根本就不管汉字固有的音律美,诗歌散文化,硬性断句,随意换行,结果不但诗歌的意境受损,而且音律美也丧失殆尽。一首好诗,( )意境要美,( )要有音律美。这样,朗诵时才会激情喷发,感染听众。
汉字有动感之美。汉字书体纷繁,姿态万千。它不为形体所拘,( )是狂草,我们( )可以从其狂放奔放的笔画中欣赏到它的动感之美。不同书体体现不同风格。正楷,如正襟危坐的君子;行书,如健步行走的军人;草书,如步履匆匆的商贾;狂草,如跃马酣战的斗士。写得好的汉字,便成了书法,成了艺术精品。
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
【小题1】从下面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虽然……但是…… 即使……也…… 不但……而且……
【小题2】短文的结构特点是( )。
A.总—分 | B.总—分—总 | C.分—总 |
【小题4】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不同书体体现不同风格,显示了汉字的动感之美。
【小题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一说,这段文字可以体现汉字哪一方面的美学价值?
链接材料:“重”字一望而沉坠,“霜”字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了森林或宁静的院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时鸣春涧中。
【小题1】把诗句补充完整。【小题2】这首诗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写的。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小题3】诗中突出了春夜山涧的什么特点?( )
A.热闹 | B.幽静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描绘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个老妇人,年满八旬,手拄竹杖,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八戒见了,大惊道:“师父!不好了!那妈妈儿来寻人了!”唐僧道:“寻甚人?”八戒道:“师兄打杀的,定是他女儿。这个定是他娘寻将来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好行者,拽开步,走近前观看,那怪物:
假变一婆婆,两鬓如冰雪。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颧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滚将来哀告道:“师父莫念了!有甚话说了罢!”
(有删节)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短文选自《西游记》中的哪个故事片段?( )
A.奇缘女儿国 |
B.三打白骨精 |
C.大战黄袍怪 |
【小题4】读了短文后,你认为唐僧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小题1】猜猜下面词语的意思。敛声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诞无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读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我虽然不确定王熙凤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但是能感觉到她穿戴得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请找出文中描写王熙凤肖像的句子,并画上双横线。
【小题5】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这是一种“未见其人,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
(2)“远客”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这句话是对王熙凤的________描写。
读《动物解放》有感
最近,我读了英国作家彼得•辛格的著作《动物解放》,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
《动物解放》写了人类是怎样给动物制造痛苦的,人类应当怎样对待动物。书中揭露了当今人类为了自己的需要,残酷地剥夺动物的生存权的暴行,其中工业化养殖和动物实验,是造成大量动物痛苦的主要方式。
读完这本书,我掩卷沉思:动物和人一样拥有自由生存的权利,可是人类对动物实在太残忍了!在我们身边,这样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比如,我经常在一些饭店的菜单上看见这个菜名——“美人腿”。当我得知“美人腿”就是青蛙腿的时候,心里不由得一惊。青蛙是庄稼的守护神,一盘“美人腿”不知要残害多少只青蛙呀!庄稼没有了青蛙的守护,就会被害虫侵害,粮食产量自然就会下降!人们终会自食其果呀!
但在我身边也有一些关爱动物的人。王大伯经常收留一些流浪动物。去年冬天的一天,有一只流浪猫蜷缩在路边,身子被冻得瑟瑟发抖。王大伯看见了,连忙把它抱回了家。在王大伯的细心照料下,那只猫长得胖嘟嘟的,还生下了四只可爱的小猫咪呢!现在,王大伯家已经收养了十几只流浪动物,他细心地给它们喂食、洗澡、看病,无微不至。人们都亲切地喊王大伯“爱心大使”。
生命不分贵贱,关爱动物,人人有责!解放动物,就是解放人类自己!我衷心希望每个人都成为关爱动物的“爱心大使”。
【小题1】第一自然段起( )的作用。A.开门见山 | B.承上启下 |
【小题3】本文作者通过举什么例子来表明人类对动物的残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请概括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第四自然段与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A.点明主旨 | B.承上启下 |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zhù)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来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得动他。”说得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饭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的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小题1】短文写的是( )的场面。A.刘姥姥进大观园 | B.贾母请刘姥姥吃饭 | C.林黛玉进大观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短文写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意拿___________取乐,目的是为了讨好___________,让大家开开心。
【小题4】短文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人笑时的情形。
【小题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