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与式
- 方程与不等式
- 函数
- 图形的性质
- 几何图形初步
- 相交线与平行线
- + 三角形
- 三角形基础
- 全等三角形
- 等腰三角形
- 勾股定理
- 四边形
- 圆
- 命题与证明
- 图形的变化
- 统计与概率
- 观察、猜想与证明
- 实践与应用(暂存)
△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满足条件:a2c2-b2c2=a4-b4,试判断△ABC的形状.
解:∵
,-------------------①
∴
.----------②
∴
.---------------------------------------③
∴△ABC为直角三角形.--------------------------④
上述解答过程中,第_______步开始出现错误,应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ABC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

∴

∴

∴△ABC为直角三角形.--------------------------④
上述解答过程中,第_______步开始出现错误,应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ABC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ABC是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D是BC边的中点,过点D分别作AB、AC的垂线,垂足为E、F.

(1)计算:AD= ,(2分)EF= (2分)(用含a的式子表示);
(2)求证:DE=DF.(6分)

(1)计算:AD= ,(2分)EF= (2分)(用含a的式子表示);
(2)求证:DE=DF.(6分)
在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ABC中,已知点P是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则点P到三角形的三边距离之和PD+PE+PF等于( )


A.![]() | B.2![]() | C.4![]() | D.无法确定 |
如图△ABC中,∠C=90º,∠A=30º,BC=5cm;△DEF中,∠D=90º,∠E=45º,DE=3cm.现将△DEF的直角边DF与△ABC的斜边AB重合在一起,并将△DEF沿AB方向移动(如图).在移动过程中,D、F两点始终在AB边上(移动开始时点D与点A重合,一直移动至点F与点B重合为止).

(1)在△DEF沿AB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有人发现:E、B两点间的距离随AD的变化而变化,现设AD="x,BE=y," 请你写出
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其定义域.
(2)请你进一步研究如下问题:
问题①:当△DEF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的长为多少时,E、B的连线与AC平行?
问题②:在△DEF的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位置,使得
?如果存在,求出AD的长度;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问题③:当△DEF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的长为多少时,以线段AD、EB、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在△DEF沿AB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有人发现:E、B两点间的距离随AD的变化而变化,现设AD="x,BE=y," 请你写出


(2)请你进一步研究如下问题:
问题①:当△DEF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的长为多少时,E、B的连线与AC平行?
问题②:在△DEF的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位置,使得

问题③:当△DEF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的长为多少时,以线段AD、EB、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9,将正方形折叠,使顶点D落在BC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GH, 若BE∶EC=2∶1,则线段CH的长是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