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①弃去之。……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②以矫俗干名③,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④病。嘻,异哉!
(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
注释:①赧nǎn:害羞。②垢弊:肮脏破烂的衣服。③矫俗干名:故意用不同流俗的姿态来猎取名誉。④诟:讥议、批评。【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淫慢则不能励精 (2)险躁则不能治性
(3)辄羞赧弃去之 (4)但顺吾性而已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静以修身 古人以俭为美德 |
B.夫君子之行 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 |
C.为人谋而不忠乎 自为乳儿 |
D.学而不思则罔 但顺吾性而已 |
平 生 衣 取 蔽 寒 食 取 充 腹
【小题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小题5】两文都谈到节俭,但出发点不同:甲文作者提倡节俭,是以节俭来“___________”,乙文作者躬行节俭是出于“__________”。(用原文词句填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递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静以修身 静:
(2)无以致远 致:
(3)非学无以广才 广:
(4)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
(5)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祜落。
【小题3】本文的观点是____________(原文回答),诸葛亮指出 ________是修身养德的基础,________是成学的前提。
【小题4】作者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分析。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孟母姓仉①氏,孟子之母。夫死,挟子以居,三迁为教。孟子之少也,既②学而归,孟母方绩③,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④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⑤名,问则广知。”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⑥遂成天下之名儒。
(选自《列女传》,有改动)
(注)①仉:姓。读音zhǎng。②既:已经。③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是指织布。④子:你。⑤立:树立。⑥子思:人名,指孔子嫡孙孔伋,字子思。【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③孟子惧而问其故(________)
④遂成天下之名儒(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
B.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
C.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
D.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
【小题4】关于学习,诸葛亮和孟母分别给了儿子什么教导?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俭以养德(但是) |
(2)翻译句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甲)夫君于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夫志当存高远先贤,绝情欲,弃凝滞①。使庶几之志②,揭然③有所存,恻然④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⑤,广咨问,除嫌吝⑥,虽有淹留⑦,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⑧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诸葛亮《诫外甥书》)
(注释)①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②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③揭然:高举的样子。④侧然:恳切的样子。⑤细碎:琐碎的杂念。⑥嫌吝:怨恨耻辱。⑦淹留:德才不显于世。⑧窜伏:逃避,藏匿。【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非淡泊无以明志 (2)淫慢则不能励精
(3)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广咨问
(5)徒碌碌滞于俗 (6)若志不强毅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小题3】诸葛亮在甲乙两文中分别对两个孩子寄寓哪些深情厚望?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选自***《卜算子·咏梅》)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陶后鲜有闻(_____)
(2)待到山花烂漫时(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3】甲文用________ 、________衬托莲花的形象,乙文用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小题4】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①。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②。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③,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④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待其酒力醒,茶烟⑤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⑥;止于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有删改
注:①椽:椽子,架在屋顶承受屋瓦的木条。②陶瓦:用泥烧制的瓦。③雉堞圮毁:城上的矮墙倒塌毁坏。④公退:办完公事,退下休息。⑤茶烟:指烹茶炉火的烟气。⑥齐云、落星、井干、丽谯:均为古代名楼。【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有龙则灵____
②以其价廉而工省也____
③被鹤氅衣____
④手执《周易》一卷____
【小题2】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小题3】简要说明两文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或志趣。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
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
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
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昧。 |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益:増加 |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
C.不蔓不枝 枝:长枝节 |
D.平居与萧艾不殊 殊:不同 |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3】甲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乙文中表现兰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
【小题4】甲乙两文在写法和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执策而临之(它,指千里马)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生活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