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
(1)陈太丘与友行 (________)
(2)与人期行,相委而(________)
(3)太丘舍去,去后至 (_______)
【小题2】翻译句子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3】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尊君在不”中的“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B.“待君久不至”中的“君”相当于“您”,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C.“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小弟”是称呼比自己小的男性朋友,“小儿”是称呼自己的儿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2 04:01: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月亭记》)

【小题1】有关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下列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B.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C.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D.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之者谁? 遂书以其亭焉
B.望蔚然而深秀者  修来此
C.山水之  其地僻而事简
D.行六七里   之僧智仙也
【小题3】下面有关选段内容的理解与写法,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分别交待了“醉翁亭”、“丰乐亭”得名的原因。
B.选段中的乙文对四季景物进行了描写,甲文则侧重于由远及近的描绘。
C.甲乙两文最大特点是借写景抒情,情景交融,从中流淌出作者丰富的情感。
D.甲乙两文所表达的主题不同,甲文主要表达饮酒之乐,乙文主要表达丰年之乐。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第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穷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小题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
(1)佳木而繁阴:     (2)颓然乎其间者:
(3)伛偻提携: (4)树林阴翳:
【小题2】下列划横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杂然前陈者 不知人之乐
B.负者歌途 行者休
C.而不知太守乐乐也 后天下乐而乐
D.不物喜   不己悲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乐也。
【小题4】文中极力渲染“乐”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

注释:①赧nǎn:害羞。②垢弊:肮脏破烂的衣服。③矫俗干名:故意用不同流俗的姿态来猎取名誉。④诟:讥议、批评。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淫则不能励精     (2)躁则不能治性
(3)辄羞赧弃之 (4)顺吾性而已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静修身 古人俭为美德
B.夫君子行    长者加以金银华美
C.人谋而不忠乎 自乳儿
D.学不思则罔  但顺吾性
【小题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平 生 衣 取 蔽 寒 食 取 充 腹
【小题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小题5】两文都谈到节俭,但出发点不同:甲文作者提倡节俭,是以节俭来“___________”,乙文作者躬行节俭是出于“__________”。(用原文词句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