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小题1】《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
【小题2】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20-02-17 05:49: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伤仲永》一文,回答后面的题。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小题1】下列各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C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D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小题2】归类整理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之一。请根据下面表格整理《伤仲永》一文的词语。其中多义词所抄写的几个例句和意思应该是不相同的。
词语类型
例句
词语
解释
一、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通“
意思:
二、古今异义
稍稍宾客其父
 
古义:
今义:
三、词类活用
 

意思:
四、一词多义
父利其然也

意思:代词,这样
 
意思:
 

意思:
 
意思:
 
【小题3】(小题3)下面是“从先人还家”这句话的四句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A.从父亲那里回家。B.自从父亲回到家里。
C.随父亲回家乡。D.跟着父亲回到家里。
【小题4】(小题4)方仲永从天资过人变成“泯然众人”,其原因是什么?由此对你有什么启示?

同类题2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①其力以脱于虎豹②之秦。嗟乎!盂尝君特③鸡鸣狗盗之雄④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⑤,尚何取鸡呜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⑥不至也。

(注释)①赖:依仗,依靠。②虎豹:像虎豹一样,③特:只、仅仅。④雄:首领。⑤南面而制秦:南面称王制服秦国。⑥所以:……的原因。
【小题1】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以五百里之地安陵
(2)故不意也
(3)而赖其力
(4)不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2)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小题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头抢地  士故归之
B.而:长跪谢之 南面制秦
C.之:聂政刺韩傀也    鸡鸣狗盗
D.其:安陵君许寡人    门人弟子填
【小题5】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士”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查。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之为众人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也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④终无于天下济:    
【小题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小题3】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
【小题4】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
甲文:  
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