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梅尧臣的《鲁山山行》,完成后面小题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行独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①鲁山,故城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北。仁宗康定元年,梅尧臣知襄城县,作此诗。
【小题1】颔联中的“迷”字极为传神,它与前句中的“_____”字相呼应。本诗中与“鸟鸣山更幽”意境相类似的两句诗句是: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颔联中的“好峰”,“峰”即是指“千山高复低”,“好”则包含了诗人的美感,与“适与野情惬”契合。
B.“径”而曰“幽”,“行”而曰“独”,正合了诗人的“野情”。着一“迷”字,表达了诗人因陶醉于山野景色而流连忘返的情形。
C.寒霜降落,熊爬上树,树林空寂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构成了一幅很动人的秋日山林熊鹿图。
D.尾联写的是眼中所见的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水乳交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20-04-03 06:48: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唐·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改)

(二)

予以罪废,无所归。……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祐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选自宋·苏舜钦《沧浪亭记》,有删改)

(注)①崇阜(fù):高山。②并(bàng)水:沿水而行。并,通“傍”,沿着。③杠:独木桥。④钱氏有国:指五代十国时钱镠建立的吴越国。⑤孙承祐:吴越王钱俶的小舅子镇守苏州时大建园亭。⑥榜:驾船。⑦苏舜钦,宋诗人,号沧浪翁,庆历中支持范仲淹改革,遭反对派诬陷,被罢官,退居苏州沧浪亭。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不乎城中     佛印绝弥勒
B.与风月为宜   水清冽
C.鱼鸟共
D.返思之汩汩荣辱之场   寻所志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B.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C.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D.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
【小题4】和柳宗元一样,苏舜钦也在文中融入了个人独特的体验和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情感变化过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酲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醒心亭记(节选)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隔,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注释)①醒心亭:亭名,在滁州西南丰乐二多山上,欧阳修所建。②所以然:可以造成这种醒心的效果。③韩子退之:指韩愈,字退之。④且良:泛指有才能。⑤夷狄:边远地区。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
(1)饮少醉_________________
(2)杂然而前者_________________
(3)草树众而泉石_________________
(4)一山之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曲线的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小题4】(乙)文中提到公与州之宾客“久而忘归”,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其中的原因。
【小题5】(甲)文中有“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乙)文中有“公乐也”,请比较两篇文章中欧阳修之“乐”的异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注)①韩子退之:指韩愈,字退之。②夷狄:边远地区。

(节选自《醒心亭记》)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明变化
(2)宴之乐
(3)亭曰“醒心”
(4)醉且劳矣
【小题2】请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则 必 即 醒 心 而 望 以 见 夫 群 山 之 相 环 云 烟 之 相 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
【小题4】《醉翁亭记》中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乙)文中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请简述两篇文章中欧阳修所寄之“意”的相同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①作州:指欧阳修担任滁州知州。②直:径直。③即:到。④即:根据。⑤韩子退之:指韩愈,字退之。
请依据(甲)(乙)两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以“乐”(填写一个字)贯穿全篇;(乙)文则以“____________”(填写一个字)贯穿全篇。遭遇贬谪的欧阳修筑亭并题名“醒心”,盛世不忘忧,显示了“____________”(填写文中四字短语)的政治家风范。
(2)两篇文章都表现了太守(欧阳公)的两种“乐”,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伛偻
(2)泉香而酒
(3)杂然而前陈者
(4)则必丰乐以饮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临溪渔     则必即醒心
B.行者休树   不义而富且贵,我如浮云
C.以见夫群山相环 无丝竹乱耳
D.醒能述文者 蒙辞军中多务
【小题3】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小题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