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承天寺夜游》

临皋亭①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

苏轼《闲游》

[注释]
①临皋亭:在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小题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无与为乐者   念
(2)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3)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4)必归乡哉何   何
(5)与此孰   胜
【小题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江山风月,本无常主。
【小题3】(甲)(乙)两文都表现出作者虽遭贬谪,却颇有雅致,流露出豁达乐观的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天空)
【小题4】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闲人”和“闲者”有哪些共同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4-09 03:47: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诗词理解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魔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B.“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写出了作者带兵杀敌,收复了失地,终于赢得君王封赏的喜悦。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写了作战的场面:将军率领铁骑,迅速奔赴前线;弓弦发出震雷般的响声。
D.两首词都提到了白发,“鬓微霜,又何妨”表达的是不惧添了儿根白发的豪情;“可怜白发生”表达的是年老志未酬的感慨。
【小题2】下面对这两首词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城子》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国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B.苏轼在《江城子》一词中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他深感自己年事已高,表达了对岁月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C.《破阵子》描绘了一位忠勇的将军的形象,老达了词人的宏大抱负,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D.两首词都表达了自己虽未受到重用.但是依然心怀和国,期待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八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晓雾将(______)
(2)沉鳞竞跃(______)
(3)无与为乐者(______)
(4)相与步于中庭(______)
(5)怀民未寝(______)
【小题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未复有能其奇者/念无为乐者
B.四时各/声泪
C.怀民亦未/食难安
D.山川美/实是欲界仙都.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作者是陶弘景,本文是他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中的一部分。
B.“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的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本文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
D.“但少闲人如吾两入者耳”中“闲人”指无职无权,没有事可做的人,这里暗含无聊空虚之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文,回答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②者共买食之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谓黄门曰:“九三郎,尔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

(注释)①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②汤饼:面条③恶(cū):通“粗”。④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月色入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谓黄门曰 ④尔欲咀嚼耶
【小题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小题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A.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恶不可食。
B.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恶不可食。
C.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恶/不可食。
D.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恶/不可食。
【小题4】结合学过的知识,及(甲)(乙)选文内容,分析两篇文章中苏轼的境遇有何相同之处。体现了苏轼怎样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