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电功的实质
- 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 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
- 电功率
- 小灯泡的电功率跟哪些因素有关
- 电功率计算式的应用
- 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 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
- 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 + 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
- 电器的电功率
- 常用电热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在“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实验中,可通过观察玻璃管中煤油柱的高度变化来比较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如图)。以下研究中所采用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


A.用水流类比电流来建立电流的概念 |
B.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时需保持材料和长度不变 |
C.用图像描述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
D.根据小磁针的偏转情况判定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
将规格都是“220V 100W”的一台电风扇、一台电视机和一把电烙铁分别接入家庭电路中,通电时间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用电器产生的热量一样多 | B.电风扇产生的热量最多 |
C.电视机产生的热量最多 | D.电烙铁产生的热量最多 |
图为“探究焦耳定律”的实验示意图。用该实验装置在“研究电流做功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要确保甲、乙装置的( )


A.电阻电流相等 | B.通电时间和电流相等 |
C.电阻和通电时间相等 | D.电压、通电时间和电流相等 |
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电阻间关系”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封闭着等量的空气,电路正确连接后,在通电进行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左边容器电阻丝中的电流比右边容器电阻丝中的电流大 |
B.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 |
C.要保持两个电阻丝两端电压相等 |
D.通电时间相同,两个容器中空气吸收的热量相同 |
某科学小组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研究。装置如图,2只烧瓶内装满煤油,瓶塞上各插1根玻璃管,瓶内各装1根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甲和R乙。
猜想一:电热跟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越大电热越多。
猜想二:电热跟导体的电阻大小有关,电阻越大电热越多。
为验证猜想一,设计以下方案:
①将电阻丝R甲和R乙串联在电路中,标出2根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读数I1,经过一段时间后标出2根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
②当2根玻璃管中的液面降到原来的高度后,减小滑动变阻器的阻值,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读数I2,经过相同时间后标出2根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使实验现象明显,经常会采用转换或放大的思想。为比较电热丝产生热量的多少,实验中体现这些思想的设计有____(写出一条即可)。
(2)为验证猜想一,必须比较同一个烧瓶中前后两次实验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原因是____。
(3)科学研究倡导有依据的猜想,请说出生活中支持猜想二的一个实例:____ 。
猜想一:电热跟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越大电热越多。
猜想二:电热跟导体的电阻大小有关,电阻越大电热越多。
为验证猜想一,设计以下方案:
①将电阻丝R甲和R乙串联在电路中,标出2根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读数I1,经过一段时间后标出2根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
②当2根玻璃管中的液面降到原来的高度后,减小滑动变阻器的阻值,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读数I2,经过相同时间后标出2根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使实验现象明显,经常会采用转换或放大的思想。为比较电热丝产生热量的多少,实验中体现这些思想的设计有____(写出一条即可)。
(2)为验证猜想一,必须比较同一个烧瓶中前后两次实验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原因是____。
(3)科学研究倡导有依据的猜想,请说出生活中支持猜想二的一个实例:____ 。
在验证焦耳定律(Q=I²Rt)中电热与电阻的定性关系时,实验小组出现了如图三种电路连接情况(已知R甲<R乙)。闭合开关,三种电路的电流表指均发生了偏转,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2根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h。小组实验报告汇总如下表,请把表格空白处填写完整。
A.![]() | B.![]() | C.![]() |
实验电路 | 玻璃管内液面高度 | 小组结论 | 你的合理解释与评价 |
A | 液面都不上升 | 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无关 | ⑴________ |
B | 液面都上升,且△h甲<△h乙 |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就⑵________ | 电流和时间都相同,验证了焦耳定律中Q与R的定性关系 |
C | 液面都上升,且△h甲⑶________△h乙 |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阻越小,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 ⑷________ |
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科找来两根不同阻值的电阻丝,多块相同的泡沫块以及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电源等,设计的方案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接通电路过几秒钟后发现泡沫块被电阻丝“切断”。该实验方案是通过测量泡沫块被切断的时间长短来比较_____多少的。
(2)本实验也可通过_____来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3)在电流与通电时间相同条件下,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两种材料进行实验,为了使实验现象最明显,可以选用表中的铜与_____进行对比。
20℃时,长1m、横截面积1mm2的几种材料的电阻
(4)为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阻大小的关系,请你在图乙中完成导线连接。_____

(1)实验时,接通电路过几秒钟后发现泡沫块被电阻丝“切断”。该实验方案是通过测量泡沫块被切断的时间长短来比较_____多少的。
(2)本实验也可通过_____来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3)在电流与通电时间相同条件下,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两种材料进行实验,为了使实验现象最明显,可以选用表中的铜与_____进行对比。
20℃时,长1m、横截面积1mm2的几种材料的电阻
材料 | 铜 | 铝 | 钨 | 镍铬合金 |
电阻(Ω) | 0.0175 | 0.029 | 0.053 | 1.0 |
(4)为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阻大小的关系,请你在图乙中完成导线连接。_____
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将两根阻值不等的电阻丝R1、R2串联后分别放入两个透明容器中,并封闭等量的空气,通电前,A、B 两 U 形管内的液面相平,接通电源一分钟后,通过R1、R2的电流分别为I1、I2,则


A.I1 > I2 ,A 管中的液面较高 | B.I1 < I2 ,A 管中的液面较低 |
C.I1 = I2 ,A 管中的液面较高 | D.I1 = I2 ,A 管中的液面较低 |
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沈同学先后采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她将两段电阻丝R1、R2分别封闭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R1<R2)用玻璃管将烧瓶分别与相同的气球相连,两次实验电源电压不变。

(1)要探究通电时间和通电电流大小相同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应选择装置________进行实验。(选填“甲”或“乙”)
(2)比较相同时间里气球A与气球C体积变化情况,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_的关系。
(3)小沈用气球替代温度计进行实验,你对此的评价是 ________,。

(1)要探究通电时间和通电电流大小相同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应选择装置________进行实验。(选填“甲”或“乙”)
(2)比较相同时间里气球A与气球C体积变化情况,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_的关系。
(3)小沈用气球替代温度计进行实验,你对此的评价是 ________,。
为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热的多少与导体电阻的关系”,小柯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250mL的同规格烧瓶内装有等体积的煤油,瓶塞上各插一根同规格的玻璃管,瓶内连接的电阻丝的阻值分期为5Ω和10Ω.

(1)(实验步骤)
①连接好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_____端(填字母),分别标记两烧瓶内玻璃管中液面的起始位置.
②闭合开关,通电t0时间后,分别标记此时两烧瓶内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③比较发现10Ω电阻丝所在烧瓶内玻璃管中液面上升更高.
(2)(推测结论)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_____.
(3)(交流反思)
方案一:在前一次实验后,待玻璃管中的液面将回到起始高度后,按小柯的实验步骤②再次进行实验,比较两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情况,得出结论.
方案二:用乙图所示装置替换甲图中对应装置(乙图中两个烧瓶规格相同,容积都为500mL),按小柯的实验步骤①②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以上两种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有_____.

(1)(实验步骤)
①连接好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_____端(填字母),分别标记两烧瓶内玻璃管中液面的起始位置.
②闭合开关,通电t0时间后,分别标记此时两烧瓶内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③比较发现10Ω电阻丝所在烧瓶内玻璃管中液面上升更高.
(2)(推测结论)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_____.
(3)(交流反思)
方案一:在前一次实验后,待玻璃管中的液面将回到起始高度后,按小柯的实验步骤②再次进行实验,比较两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情况,得出结论.
方案二:用乙图所示装置替换甲图中对应装置(乙图中两个烧瓶规格相同,容积都为500mL),按小柯的实验步骤①②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以上两种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有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