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常见的化学反应
- 运动和力
- 电和磁
- + 波
- 声音
- 光和颜色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透镜和视觉
-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 能量转化与守恒
- 能源与社会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一个人沿马路行走时,经过一盏路灯,路灯照射出的人的影子长短会发生变化,其变化的情况应该是()
A.逐渐变长 | B.逐渐变短 |
C.先变长,再变短 | D.先变短,再变长 |
因衣物没有放平而引起洗衣机的振动产生噪声,正确的使用方法是 ( )
A.在声源处减弱:放平衣物 |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关上门窗 |
C.在人耳处减弱:塞上耳塞 | D.在洗衣机内加更多的水 |
2005年春节晚会上,一群风华少女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把我国佛文化中的“千手观音”演绎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

(1)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邰丽华(领舞者)身后的其他舞蹈者这是因为光的________的缘故。
(2)佛光普照,梵音如丝,聆听脱俗乐音,我们能分辨出究竟是何种乐器在发声,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声,其___________是不同的。(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3)聋哑少女听不清声音,她们是如何感知音乐节奏的?训练中,技术人员通过加大音量,使音箱带动舞台一起产生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站在舞台上的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
节奏的变化。

(1)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邰丽华(领舞者)身后的其他舞蹈者这是因为光的________的缘故。
(2)佛光普照,梵音如丝,聆听脱俗乐音,我们能分辨出究竟是何种乐器在发声,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声,其___________是不同的。(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3)聋哑少女听不清声音,她们是如何感知音乐节奏的?训练中,技术人员通过加大音量,使音箱带动舞台一起产生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站在舞台上的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
节奏的变化。
小明利用如图装置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与此成像规律相同的是______。
(2)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能否在光屏上再次出现烛焰清
晰的像?如果能,说出像的性质;如果不能,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
(3)小明接着用此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除了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外,还需将光屏换成 ______________。

(1)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与此成像规律相同的是______。
A.投影仪 | B.照相机 | C.放大镜 | D.汽车观后镜 |
晰的像?如果能,说出像的性质;如果不能,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
(3)小明接着用此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除了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外,还需将光屏换成 ______________。
人耳失聪后就没有听觉,变为“聋子”。引起耳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是听觉神经或听觉中枢受到损害,听觉就很难恢复,如果不是神经性损害,通过医学手段或物理方法也能恢复听力或提高听力,如助听器可帮助提高听力;贝多芬耳聋后用牙齿咬住木棒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 | B.贝多芬可能是传导性耳聋 |
C.贝多芬应该是神经性耳聋![]() | D.贝多芬的听觉中枢是正常的 |
杯壁很薄的圆柱形玻璃杯中装有多半杯水,将一只钢尺竖直插入水中,钢尺水下部分看起来比水上部分宽。如图甲所示,请解释这个现象。[注:如果需要,可在俯视图(乙图)上画示意图,以辅助说明。O为圆心] _______


星期天,小明约小科逛公园。在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俩从科学角度议论起了下列问题:
(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在自己的西边,则此时是________(选填“上午”或“下午”);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2)来到湖边,小科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若湖中的水深1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________1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些“倒影”看起来比景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发生________进入了水中。
(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在自己的西边,则此时是________(选填“上午”或“下午”);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2)来到湖边,小科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若湖中的水深1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________1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些“倒影”看起来比景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发生________进入了水中。
小明在做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时,他让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光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当增大入射角到某一值时,发生了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的情况,通过查阅资料,小明得知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小明还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表所示:

(1)当入射角i≥________时,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图象中的图线________(选填“a”或“b”)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2)如果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则反射的能量___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达到100%。
入射角i | 0° | 30° | 39° | 39°30‘ | 40° | 50° |
折射角r | 0° | 51° | 79° | 82° | 90° | |
反射的能量 | 4.7% | 6.8% | 36% | 47% | 100% | 100% |

(1)当入射角i≥________时,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图象中的图线________(选填“a”或“b”)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2)如果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则反射的能量___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达到100%。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是光的________现象,如图所示,OA是人眼在A点观察河里B处鹅卵石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补全人眼看见鹅卵石的光路图________,若用激光笔沿AO照射,则激光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鹅卵石上。


如图1所示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图2中A、B是同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监控摄像头工作原理与投影仪相同 |
B.摄像头的镜头拍摄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
C.由照片A,B可以看出汽车是迎着摄像头方向行驶 |
D.照片中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因为车是光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