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常见的化学反应
- 运动和力
- 电和磁
- + 波
- 声音
- 光和颜色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透镜和视觉
-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 能量转化与守恒
- 能源与社会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
B.有的超声波人耳也能听到 |
C.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
D.在高速公路旁修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
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________ (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_______ .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________ (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________ .

(1)实验时应选________ (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_______ .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________ (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 1 | 2 | 3 |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3.00 | 5.00 | 8.00 |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3.00 | 5.00 | 8.00 |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________ .
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涉及到声与光的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黄鹂的叫声是器官振动产生![]() | B.鸟声通过空气传到人耳 |
C.柳叶反射了绿光而呈绿色![]() | D.视觉在眼球的视网膜上形成 |
小柯分别探究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和从水射人空气中的折射规律,并记录了表一,表二两组数据。

(1)表一中“?”处的数据是________。
(2)表二中“?”处的数据模不清,请综合分析两个表格中的数据,判断出这个数据应该是________。

(1)表一中“?”处的数据是________。
(2)表二中“?”处的数据模不清,请综合分析两个表格中的数据,判断出这个数据应该是________。
如图所示,小屹在做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请回答:

(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个角度射到O点,经过平面镜反射,光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可见_____ .
(2)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小屹又做了三次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1:
表1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_____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的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
(4)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如表2所示的不同数据。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_____
表2

(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个角度射到O点,经过平面镜反射,光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可见_____ .
(2)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小屹又做了三次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1:
表1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15° | 15° |
2 | 45° | 45° |
3 | 60° | 60° |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_____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的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
(4)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如表2所示的不同数据。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_____
表2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15° | 75° |
2 | 30° | 60° |
3 | 45° | 45° |
如图所示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根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日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 B.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
C.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 D.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
小岩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的中心呈现一个清晰的像。

(1)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_____方。
(2)若此时蜡烛与光屏的距离大于四倍凸透镜的焦距且保持不变,仅向左移动凸透镜,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时,像的性质是_____。
(3)若此时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

(1)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_____方。
(2)若此时蜡烛与光屏的距离大于四倍凸透镜的焦距且保持不变,仅向左移动凸透镜,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时,像的性质是_____。
(3)若此时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
A.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的距离 | B.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 |
C.给凸透镜“戴”上合适的近视眼镜 | D.给凸透镜“戴”上合适的远视眼镜 |
2014年,人工视网膜通过临床试验,为失明患者带来福音。人工视网膜主要由装有摄像头的眼镜、电子设备和芯片电极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

(1)从眼球的成像原理来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镜。
(2)从反射弧的组成来看,“人工视网膜”相①传送画面数集影像当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 。
(3)摄像头中的对焦机构能调节镜头和CCD之间的距离。当配有人工视网膜的人向远处眺望,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变________。

(1)从眼球的成像原理来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镜。
(2)从反射弧的组成来看,“人工视网膜”相①传送画面数集影像当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 。
(3)摄像头中的对焦机构能调节镜头和CCD之间的距离。当配有人工视网膜的人向远处眺望,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变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