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常见的化学反应
- 运动和力
- 电和磁
- + 波
- 声音
- 光和颜色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透镜和视觉
-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 能量转化与守恒
- 能源与社会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下列对光现象描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手影”形成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 B.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
C.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 | D.在医院的手术实、病房里常用紫外线来杀菌 |
凸透镜和凹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很广,爷爷戴的老花镜是________镜,鱼眼的晶状体比人眼晶状体要凸,其折射光的能力________(填“强”或“弱”)一些。
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 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
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 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
(1)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小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 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
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研究中经常用到,叫做_____。
(1)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小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 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
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研究中经常用到,叫做_____。
狗和猫等动物比人对声音敏感,这是因为 ( )
A.这些动物的耳朵大 | B.这些动物比人聪明 |
C.这些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大 | D.这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大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 B.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 |
C.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
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
B.使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
C.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尽可能延长,便于观察 |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
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1)请你在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_______
(2)请你根据所作图像找出温度为 15℃时声速为________m/s。
(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请你指出:在________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
(4)20℃时,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 0.3 秒钟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 0.5 秒钟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请计算这个山谷的宽度________。
空气温度/℃ | -20 | -10 | 0 | 10 | 20 | 30 |
声音速度/m·s -1 | 318 | 324 | 330 | 336 | 342 | 348 |

(1)请你在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_______
(2)请你根据所作图像找出温度为 15℃时声速为________m/s。
(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请你指出:在________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
(4)20℃时,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 0.3 秒钟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 0.5 秒钟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请计算这个山谷的宽度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