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常见的化学反应
- 运动和力
- 电和磁
- + 波
- 声音
- 光和颜色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透镜和视觉
-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 能量转化与守恒
- 能源与社会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为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A.![]() |
B.![]() |
C.![]() |
D.![]() |
(1)小滨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她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a中作出像的高度h随像到小孔的距离s变化的图线(_______)。根据表中的数据及描绘的图线可得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



图a 图b 图c
(2)如图d所示,小孔的位置和屏的位置固定后,只将蜡烛AB由甲位置移到乙位置,可观察到屏上蜡烛的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泰兴羌溪公园茂密的樟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e所示),这是_________(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_________(选填“像”或“影子”),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像的高度h/cm | 1.0 | 2.0 | 3.0 | 4.0 | 5.0 |
像到小孔的距离S/cm | 2.0 | 4.0 | 6.0 | 8.0 | 10.0 |



图a 图b 图c
(2)如图d所示,小孔的位置和屏的位置固定后,只将蜡烛AB由甲位置移到乙位置,可观察到屏上蜡烛的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泰兴羌溪公园茂密的樟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e所示),这是_________(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_________(选填“像”或“影子”),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制作的模型照相机。通过调整内外纸筒的相对距离,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远处景物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到远处景物的像的虚像 |
B.看近景时,她应把内纸筒向右拉一些 |
C.使用时,应把内纸筒朝明亮的室外,凸透镜朝较暗的室内 |
D.凸透镜与半透明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 |
下列关于“声”现象,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
C.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
D.市区内要求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减弱噪声 |
如图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镜面上。

(1)小宇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___(选填字母).
(2)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丙中相符的是___(选填序号).

(1)小宇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___(选填字母).
A.光沿直线传播 | 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C.平面镜成像 |
小滨在研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研究,请你帮助小滨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乙,点燃蜡烛,眼睛从蜡烛A的这一侧可看到凸透镜里有两个像,你认为这两个像是___(填“实像”或“虚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
(2)接着调整元件至如图甲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有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倒立_____(填“放大”、“缩小”、“等大”)的,若此时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再放一个近视眼镜,光屏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又看到清晰的像。
(3)小滨换用了一个凸透镜重新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记录的部分数据如表。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②当μ=7.5cm,时,像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
③小滨多次实验后发现,当光屏上呈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光发生折射时,光路具有_________.

(1)如图乙,点燃蜡烛,眼睛从蜡烛A的这一侧可看到凸透镜里有两个像,你认为这两个像是___(填“实像”或“虚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
(2)接着调整元件至如图甲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有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倒立_____(填“放大”、“缩小”、“等大”)的,若此时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再放一个近视眼镜,光屏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又看到清晰的像。
(3)小滨换用了一个凸透镜重新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记录的部分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 物距u/cm | 像距v/cm | 像的性质 |
① | 20 | 6.7 | 倒立缩小实像 |
6.7 | 20 | 倒立放大实像 | |
② | 15 | 7.5 | 倒立缩小实像 |
7.5 | 15 | △ | |
③ | 10 | 10 | 倒立等大实像 |
| | |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②当μ=7.5cm,时,像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
③小滨多次实验后发现,当光屏上呈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光发生折射时,光路具有_________.
下列关于不可见光的应用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A.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的是红外线 |
B.红外夜视仪能感应红外线 |
C.我们看见验钞机发出紫色的光,那就是紫外线 |
D.臭氧层能大大的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
小强同学近日发现自己的眼睛“看不清黑板,正常看书看得清”。到医院进行了检查,医生告诉他已患上了某种屈光不正的疾病,并给他画了一幅图(如右图所示)来说明情况。请回答:


(1)小强的眼睛已经成为___(填“远视眼”或“近视眼”)
(2)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如图甲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形状后测得d为13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形状后测得d为5cm。则乙模拟的是________(填“远”或“近”)视眼,此时其晶状体比正常时_______(填“薄”或“厚”)
(3)若要使他能在正常情况下看清黑板,你认为应使用___来矫正(填“凹透镜”或“凸透镜”).此类眼镜可以对光线起___作用。


(1)小强的眼睛已经成为___(填“远视眼”或“近视眼”)
(2)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如图甲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形状后测得d为13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形状后测得d为5cm。则乙模拟的是________(填“远”或“近”)视眼,此时其晶状体比正常时_______(填“薄”或“厚”)
(3)若要使他能在正常情况下看清黑板,你认为应使用___来矫正(填“凹透镜”或“凸透镜”).此类眼镜可以对光线起___作用。
(1)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个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画出
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一束光射入水中,在水底形成光斑。请根据人射光线和光斑,画出水面的反射光线和水中的折射光线。
_____________
(3)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________________
(4)完成透镜光路图
________________
A. B对应的入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画出像点S′的位置。 |

(2)如图,一束光射入水中,在水底形成光斑。请根据人射光线和光斑,画出水面的反射光线和水中的折射光线。

(3)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4)完成透镜光路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