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常见的化学反应
- 运动和力
- 电和磁
- + 波
- 声音
- 光和颜色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透镜和视觉
-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 能量转化与守恒
- 能源与社会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两块完全相同的平面镜上、下挂在竖直的墙壁上,两平面镜间有一定的距离,一物体放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则经过两块平面镜成像后,物体的像可能是图中的( )


A.![]() | B.![]() |
C.![]() | D.![]()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吴洋同学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甲),看到手指________的像;再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乙),看到房屋________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他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有关。于是,他在如图丙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________。
(3)吴洋所在班级照毕业像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摄影师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还应________(选填“增加”、“缩短”或“不改变”)照相机的暗箱长度,才会在取景框内得到清晰满意的画面。
(1)吴洋同学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甲),看到手指________的像;再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乙),看到房屋________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他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有关。于是,他在如图丙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体到 凸透镜的距离/cm | 光屏上像到 凸透镜的距离/cm | 光屏上 像的大小 |
3.00 | 光屏上没有像 | |
5.00 | 光屏上没有像 | |
12.00 | 60.00 | 放大 |
20.00 | 20.00 | 等大 |
25.00 | 16.67 | 缩小 |
30.00 | 15.00 | 缩小 |
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________。
(3)吴洋所在班级照毕业像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摄影师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还应________(选填“增加”、“缩短”或“不改变”)照相机的暗箱长度,才会在取景框内得到清晰满意的画面。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如图2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_______不能传声。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M ,桌面上的小球按图示方向滚动,要使小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α应为( )


A.90° | B.60° | C.45° | D.30° |
一些大厦用许多大块的平板镀膜玻璃做外墙(俗称“玻璃膜墙”)。这种墙既能反射光线也能透过光线。下列选项中能真实反映光通过玻璃膜墙进入室内的光路图是 ( )
A.![]() | B.![]() |
C.![]() | D.![]() |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沿ON向后转动板A |
B.沿ON向后转动板B |
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 |
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 |
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图为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情况示意图。则该同学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眼镜是 ( )


A.![]() | B.![]() | C.![]() ![]() | D.![]() |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
A 、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
B 、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C 、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 、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2)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
(3)图乙是物、像的位置实验记录,请你利用测量工具对图乙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并得到相应规律。________,分别与原放置玻璃板处交于________

(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
A 、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
B 、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C 、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 、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2)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
(3)图乙是物、像的位置实验记录,请你利用测量工具对图乙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并得到相应规律。________,分别与原放置玻璃板处交于________
水中的筷子向________偏折,人站在岸边看池水中的鱼变________,潜水员看岸上的树梢变________,这都是由于光的________,看到的都是________像.如图所示是我们看到的筷子斜插人水中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B、
C、
D、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