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常见的化学反应
- + 运动和力
- 运动和力
- 机械运动
- 固体压强
- 液体压强
- 浮力
- 大气压
- 电和磁
- 波
-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 能量转化与守恒
- 能源与社会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某同学自己设计了一个粗测大气压强的实验:把两个橡胶皮碗对接在一起,用力挤出中间的空气,如图所示,把皮碗悬吊起来,在皮碗下挂重物,逐渐增加所挂的重物,测出最多能挂的物重G,再测出此时皮碗的直径d ,皮碗的重量忽略不计,则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大气压p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

水平桌面上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B分别放入两烧杯中,当两球静止时,两液面高度相同,球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两小球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为FA___FB,两小球所排开液体重力的大小关系为GA___GB,两种液体对烧杯底的压强的大小关系为P甲___P乙.(均选填“>”“=”或“<”)

如图是某同学自制的盛水容器的示意图,容器口的橡皮塞中插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塞与玻璃管之间、橡皮塞与容器口之间都是密闭的,玻璃管内的水面恰好与下端管口相平.打开阀门K,接一杯水后,关闭阀门,此时玻璃管的下端仍在水中,则接水后与接水前相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管外的水面下降 |
B.玻璃管口的水面上升 |
C.容器底内表面a点的压强不变 |
D.容器内玻璃管外的气体压强变大 |
夏季高山上的气温从山脚起,高度每升高100米降低约0.6 ℃。已知杭州天目山主峰仙人顶气温是14 ℃,山脚的气温是23 ℃,那么仙人顶的高度是( )
A.1400米 | B.1500米 | C.1600米 | D.1700米 |
下图是小应同学自制的气压计,瓶内装的是染有红色的水。

(1)制作时,瓶内的水________(选填“要”、“不要”)装满。
(2)使用该气压计时,发现细玻璃管内水柱上升,说明此时大气压变________(选填“大”、“小”)。
(3)他将气压计从1楼到5楼的过程中,观察到管内水柱发生了变化,记录如下表: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高而________。

(1)制作时,瓶内的水________(选填“要”、“不要”)装满。
(2)使用该气压计时,发现细玻璃管内水柱上升,说明此时大气压变________(选填“大”、“小”)。
(3)他将气压计从1楼到5楼的过程中,观察到管内水柱发生了变化,记录如下表:
楼层 | 1 | 2 | 3 | 4 | 5 |
管内与瓶内液面的高度差(cm) | 5 | 5.3 | 5.7 | 6 | 6.3 |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高而________。
某同学为了研究植被的垂直分布与气候的关系,考察了亚热带地区的某座海拔2 000米以下的高山。在山脚a处,他看到的是常绿阔叶林,并测得此处海拔为100米,气温为22 ℃,大气压为1×105帕;往上走,他经过了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当他进入落叶阔叶矮林时,刚好在山腰中央b处;继续往上走时他看到的是高山灌木丛,过了c处后,即进入山地草甸。过了一会儿到达了山顶d处,他在此处测得大气压为8×104帕。已知在海拔2 000米内,每升高12米,大气压强降低133帕,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求:

(1)这座山的海拔;________
(2)山顶处气温。____________

(1)这座山的海拔;________
(2)山顶处气温。____________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本地大气压的大小,其中弹簧测力计和2mL注射器的自重可忽略不计,活塞与针筒之间气密性很好,但摩擦较大。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1)拔去橡皮帽,将活塞推至底端,当绳端钩码加至2N时,针筒恰由静止开始向右移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5N,则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为1.5N,若绳端钩码增加为3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为减小活塞与针筒之间的摩擦,小明找来润滑油涂在活塞与针筒壁上,再次测量后发现摩擦减到很小。于是他重新将活塞推至底端,用橡皮帽密封小孔。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1N时,针筒开始向右移动,又测得针筒全部刻度的总长度为4cm,则本地大气压强的测量值为多少帕?__________;
(3)小明发现将活塞推至底端时,注射器前端小孔内的气体无法排尽,这将使得大气压的测量
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拔去橡皮帽,将活塞推至底端,当绳端钩码加至2N时,针筒恰由静止开始向右移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5N,则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为1.5N,若绳端钩码增加为3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为减小活塞与针筒之间的摩擦,小明找来润滑油涂在活塞与针筒壁上,再次测量后发现摩擦减到很小。于是他重新将活塞推至底端,用橡皮帽密封小孔。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1N时,针筒开始向右移动,又测得针筒全部刻度的总长度为4cm,则本地大气压强的测量值为多少帕?__________;
(3)小明发现将活塞推至底端时,注射器前端小孔内的气体无法排尽,这将使得大气压的测量
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生活中“吸”字表述的现象,其原因会有所不同。如图,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是在_________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用吸尘器“吸“灰尘时,灰尘是由于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______的缘故被“吸”入吸尘器中的在甲、乙两幅图中,图__________中气体压强P1>P2

想象一下,如果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飞机翅膀的横截面形状应该反过来 | B.两艘并列同向行驶的船只不会相撞 |
C.地铁、火车站的站台安全线不必设置 | D.喷雾器再怎么用力按也喷不出雾水 |
小科在观看台球比赛时发现:有时运动的白球去撞击一个静止的球后,白球会立即静止在碰撞时的位置,而被撞的球似乎接替了白球,沿白球原来的运动方向,以几乎相同的速度向前运动。
小科想:白球碰撞后立即静止,被撞的球是以白球撞前相同大小的速度运动出去的吗?通过了解和初步实验,小科发现只有当体积和质量均相同的两球,而且球心在同一直线上相碰时,才可能出现上述现象。为进一步探究,小科设计了下述实验方案:将一个两端翘起、中间水平的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取两个相同的台球 A 、 B ,将 B 球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 A 球置于轨道左端斜面上某处,测出该点到水平桌面的高度h 1, 如图所示,释放 A 球,撞击后, A 球静止, B 球向前运动并冲上轨道右端斜面能到达的高点,测出该点的高度 h 2 。通过比较h2 与 h1 的大小关系即可作出判断。请你作答以下问题:

(1)A 球从斜面滑下的过程中,________ 能转化为动能。
(2)若轨道光滑,且h 2 =h1 , 则 B 球被撞后速度________A 球被撞前速度(填 “ > ” 、 “=” 或 “ < ” )。
(3)在实际实验中,测出的h2总小于 h1 ,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轨道不光滑,那么你认为小科的设计是________ 价值(填 “ 有 ” 或 “ 无 ” )。
小科想:白球碰撞后立即静止,被撞的球是以白球撞前相同大小的速度运动出去的吗?通过了解和初步实验,小科发现只有当体积和质量均相同的两球,而且球心在同一直线上相碰时,才可能出现上述现象。为进一步探究,小科设计了下述实验方案:将一个两端翘起、中间水平的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取两个相同的台球 A 、 B ,将 B 球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 A 球置于轨道左端斜面上某处,测出该点到水平桌面的高度h 1, 如图所示,释放 A 球,撞击后, A 球静止, B 球向前运动并冲上轨道右端斜面能到达的高点,测出该点的高度 h 2 。通过比较h2 与 h1 的大小关系即可作出判断。请你作答以下问题:

(1)A 球从斜面滑下的过程中,________ 能转化为动能。
(2)若轨道光滑,且h 2 =h1 , 则 B 球被撞后速度________A 球被撞前速度(填 “ > ” 、 “=” 或 “ < ” )。
(3)在实际实验中,测出的h2总小于 h1 ,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轨道不光滑,那么你认为小科的设计是________ 价值(填 “ 有 ” 或 “ 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