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常见的化学反应
- + 运动和力
- 运动和力
- 机械运动
- 固体压强
- 液体压强
- 浮力
- 大气压
- 电和磁
- 波
-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 能量转化与守恒
- 能源与社会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小丽要外出旅游,为防止阳台上的盆栽植物缺水,想制作一个自动浇花装置。
她在瓶底与瓶盖上各开一个小孔,瓶内装水(如图甲)。发现水从瓶盖小孔快速流出,不能实现长期自动供水。
如何才能实现长期自动供水呢?小丽和拓展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研究。
(实验研究)
只在瓶盖上开一个小孔,装入4/5的水,留下1/5的空气,瓶子倒放(如图乙)。在20℃的恒温室内,用40℃的湿毛巾包裹在瓶子有气体部位,观察记录1小时内发生的现象。
(实验记录)
开始时小孔只滴水(如图丙);一段时间后停止滴水,没有气泡进入;然后小孔只进气泡、不滴水(如图丁);最后既不滴水也不进气泡。测出有关科学量,并绘制成图(如图戊)。


换用25C、30℃、35℃、45C的湿毛巾重复试验,均产生类似现象。
(实验分析)
(1)瓶子倒置后,瓶内液体对瓶盖存在__________;
(2)瓶子内气体吸收毛巾上的热量后温度会升高,一段时间后逐渐恢复至室温。结合装置滴水的原理以及戊中曲线的变化规律,分析A、B、C、D四点,其中__________点瓶内气体温度最高;
(实验预测)
(3)若用低于环境温度的湿毛巾包在乙瓶子外部,1小时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实践应用)
(4)小丽和拓展小组同学终于制成了一个自动浇花装置。结合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分析,该装置一天中供水的情况是__________。
她在瓶底与瓶盖上各开一个小孔,瓶内装水(如图甲)。发现水从瓶盖小孔快速流出,不能实现长期自动供水。
如何才能实现长期自动供水呢?小丽和拓展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研究。
(实验研究)
只在瓶盖上开一个小孔,装入4/5的水,留下1/5的空气,瓶子倒放(如图乙)。在20℃的恒温室内,用40℃的湿毛巾包裹在瓶子有气体部位,观察记录1小时内发生的现象。
(实验记录)
开始时小孔只滴水(如图丙);一段时间后停止滴水,没有气泡进入;然后小孔只进气泡、不滴水(如图丁);最后既不滴水也不进气泡。测出有关科学量,并绘制成图(如图戊)。


换用25C、30℃、35℃、45C的湿毛巾重复试验,均产生类似现象。
(实验分析)
(1)瓶子倒置后,瓶内液体对瓶盖存在__________;
(2)瓶子内气体吸收毛巾上的热量后温度会升高,一段时间后逐渐恢复至室温。结合装置滴水的原理以及戊中曲线的变化规律,分析A、B、C、D四点,其中__________点瓶内气体温度最高;
(实验预测)
(3)若用低于环境温度的湿毛巾包在乙瓶子外部,1小时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实践应用)
(4)小丽和拓展小组同学终于制成了一个自动浇花装置。结合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分析,该装置一天中供水的情况是__________。
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的作用,力F的大小以及物体A的运动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

(1)当t=7s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f的大小为_____N,方向为_____。
(2)根据图乙有关信息,请用公式
,求F=10N时该力的功率。_____
(3)如图丙所示,在A的两侧分别挂上柱状重物B、C,且C的一部分浸人水中。已知
,
,C的横截面积为30cm2,长度足够,水够深。则当物体A不受摩擦力作用时,C的下底面受到的水的压强是多少?_____
(4)若物体A移动就会触发报警装置(图中未画出),当物体A不移动时,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的差是多少?_____(g取10N/kg)

(1)当t=7s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f的大小为_____N,方向为_____。
(2)根据图乙有关信息,请用公式

(3)如图丙所示,在A的两侧分别挂上柱状重物B、C,且C的一部分浸人水中。已知


(4)若物体A移动就会触发报警装置(图中未画出),当物体A不移动时,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的差是多少?_____(g取10N/kg)
如图所示,用10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使足够长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若不计滑轮、弹簧测力计和绳的重以及滑轮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受到的摩擦力为3N,方向水平向左 |
B.滑轮移动的速度为0.4m/s |
C.绳子拉物体A的功率为2W |
D.在运动过程中若将拉力F增大到1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为3N |
将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下列对矿泉水瓶受到的浮力分析不正确的是()
A.矿泉水瓶受到水对它的浮力 |
B.浸没后,压入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
C.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
D.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
如图甲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上升到离水面一定的高度处,图乙是绳子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金属块重力的大小为136N |
B.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136N |
C.该金属块的密度是7.8×103kg/m3 |
D.在t1至t2时间段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
如图甲所示,用粗细和重力不计的细线系住一个体积为0.001立方米的物体,从液面上方竖直向下运动直至浸入水中,整个过程中物体始终保持匀速运动,拉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物体的密度。_______
(2)物体浸没时浮力的大小。 _______
(3)物体浸没时拉力的大小。_______

(1)物体的密度。_______
(2)物体浸没时浮力的大小。 _______
(3)物体浸没时拉力的大小。_______
如图,三个球的体积相等,这三个球受到浮力最大的是________球,三个球中密度最大的是________球,三个球中质量最小的是________球. 

课前,小科和小思对物体浸没前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深度是否有关,有不同的猜想。于是用相同的长方体重物,分别以甲图和乙图的方式进行实验,并获得如下数据:
(1)分析小科测得的数据可以得出:浸没前,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而_______,小思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
(2)综合分析两个人的数据却发现,第(1)小题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其中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填实验序号)
(3)课后,小科和小思才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随______。
实验者 | 实验 序号 | 物体重 G(N) | 浸入水中 深度h(cm) | 弹簧秤 读数F(N) | 浮力大小 F浮(N) | ![]() |
小科 | 1 | 4.8 | 2.0 | 4.2 | | |
2 | 4.0 | 3.6 | | |||
3 | 6.0 | 3.0 | | |||
小思 | 4 | 4.8 | 3.0 | 3.6 | | |
5 | 4.0 | 3.2 | | |||
6 | 5.0 | 2.8 | |
(1)分析小科测得的数据可以得出:浸没前,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而_______,小思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
(2)综合分析两个人的数据却发现,第(1)小题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其中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填实验序号)
(3)课后,小科和小思才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随______。
南海1号货轮自重为1.9万吨,满载货物时排水量30万吨,则所载货物的质量是( )
A.1.9万吨 | B.30万吨 | C.28.1万吨 | D.31.9万吨 |
如图所示,同一物体浸在甲液体中悬浮,浸在乙液体中漂浮,比较物体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F甲和F乙的大小及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和ρ乙的大小,肯定正确的是()


A.F甲=F乙, ρ甲=ρ乙 | B.F甲=F乙, ρ甲<ρ乙 |
C.F甲<F乙, ρ甲=ρ乙 | D.F甲>F乙, ρ甲>ρ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