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常见的化学反应
- + 运动和力
- 运动和力
- 机械运动
- 固体压强
- 液体压强
- 浮力
- 大气压
- 电和磁
- 波
-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 能量转化与守恒
- 能源与社会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果把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大气海洋”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下列有关大气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
B.一般高气压区为晴天,低气压区为阴雨天 |
C.大气压的大小可以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测量 |
D.胶头滴管、吸尘器、密度计等都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 |
小明通过学习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当他看到两只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杯子,但没有标签时,有了新的思考: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呢?他决定着手进行探究: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 出现这种情况后,其简单的调节方法是______(填“A”或“B”);
A. 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b) 和(c) 所示。发现图(c) 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他认为图(c) 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_______( 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②、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 出现这种情况后,其简单的调节方法是______(填“A”或“B”);
A. 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b) 和(c) 所示。发现图(c) 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他认为图(c) 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_______( 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②、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一冰块用细线拴住慢慢地浸入到酒精中,并保持悬置状态(如图),在冰块浸入的过程中,台秤的读数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冰块熔化的过程中,容器内液面将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kg/m3,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整个过程中无液体溢出。

如图所示,是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两只圆筒形容器A和B,容器的底面积SA>SB。在A、B两容器中分别装有体积相等但密度不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已知液体对两容器底产生的压强相等。则关于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m和A、B两容器底受到的压力F,下面的判断正确的( )


A.m甲>m乙FA=FB | B.m甲< m乙FA>FB | C.m甲>m乙FA> FB | D.m甲< m乙FA< FB |
去年7月,在温州方向双屿路段下岙路第D301次列车和第D3115次列车由于动车遭到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造成追尾。所有动车内配备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玻璃逃生,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逃生锤外形应选择图中的()
A.![]() | B.![]() | C.![]() | D.![]() |
2010年3月,大型国宝珍品——秦始皇兵马俑在浙江省博物馆展出。小红参观时发现,秦俑脚下都踏踩着一块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踏板,如图16所示。为了弄清这种制作的好处,她收集了一尊站立姿态兵马俑的有关数据:体重(含踏板)1600N,踏板面积1.6×10-2m2。问:(g取10N/kg)

(1)这尊兵马俑(含踏板)的质量是多少?
(2)这尊兵马俑竖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工人将该兵马俑抬上0.5米高的展台,则起重机至少需要做多少的功?

(1)这尊兵马俑(含踏板)的质量是多少?
(2)这尊兵马俑竖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工人将该兵马俑抬上0.5米高的展台,则起重机至少需要做多少的功?
某兴趣小组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液体产生的压强跟深度有什么关系?
(设计实验)探究液体产生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弹簧秤下挂一实心圆柱体,容器中盛有某种液体。
(获取证据)测得圆柱体的体积为0.5×l0-4米3,柱体的重为0.6牛顿。当圆柱体缓慢地浸人液体中时(圆柱体始终竖直且没有被浸没),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秤相应的示数F,求得相应的圆柱体在下表面处产生对液体的压强p(体在圆柱体下表面处产生的压强也为p),所得数据如下表:
(得出结论)根据以上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与交流)(1)根据第5次实验所得数据,求得圆柱体在下表面处对液体产生的压强是_________帕,实心圆柱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弹簧秤的示数为0.12牛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______牛。

(提出问题)液体产生的压强跟深度有什么关系?
(设计实验)探究液体产生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弹簧秤下挂一实心圆柱体,容器中盛有某种液体。
(获取证据)测得圆柱体的体积为0.5×l0-4米3,柱体的重为0.6牛顿。当圆柱体缓慢地浸人液体中时(圆柱体始终竖直且没有被浸没),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秤相应的示数F,求得相应的圆柱体在下表面处产生对液体的压强p(体在圆柱体下表面处产生的压强也为p),所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h/米 | 0.1 | 0.2 | 0.3 | 0.4 | 0.5 |
F/牛 | 0.48 | 0.36 | 0.24 | 0.12 | 0 |
p/帕 | 1.2×103 | 2.4×103 | 3.6×103 | 4.8×103 | |
(得出结论)根据以上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与交流)(1)根据第5次实验所得数据,求得圆柱体在下表面处对液体产生的压强是_________帕,实心圆柱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弹簧秤的示数为0.12牛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______牛。
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举行。新中国六十年国庆阅兵,新武器、新装备、新方队,新面目,以恢弘、磅礴之势,再度震惊世界,让世界为中国而鼓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胡主席站在主席台上讲话时,他对地面的压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
B.飞机能从空中飞过是由于空气的流速与气压的关系原理 |
C.当汽车转弯时,主席的身体有微弱的倾斜,这是惯性原理 |
D.你能听到主席讲话说明声音传播必须以空气为介质 |
有一艘中国科学考察船从长江使往马里亚纳海沟海域进行科学考察,在此过程中科考船受到的浮力将 (填“增大、减少、不变”)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深约11千米。科学家进行考察时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没有绿色植物。没有绿色植物的最主要原因是 (填选项“A.没有阳光 B.温度太低 C.压强太大 D.缺少O2和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