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常见的化学反应
- + 运动和力
- 运动和力
- 机械运动
- 固体压强
- 液体压强
- 浮力
- 大气压
- 电和磁
- 波
-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 能量转化与守恒
- 能源与社会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2008年我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在原有项目基础上新增跳绳、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等项目。
(1)体育考试中,小明特意穿了底部有很多花纹的运动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鞋与地面的摩擦。
(2)小明跳绳时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于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
(3)1000米中长跑考试中,小明的成绩是,3分20秒,他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米/秒。
(4)小明能顺利完成体育考试,是由于在________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全身各系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1)体育考试中,小明特意穿了底部有很多花纹的运动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鞋与地面的摩擦。
(2)小明跳绳时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于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
(3)1000米中长跑考试中,小明的成绩是,3分20秒,他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米/秒。
(4)小明能顺利完成体育考试,是由于在________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全身各系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如图甲所示,某桥梁工程部门在一次工程作业中,利用汽车通过滑轮牵引水下一个圆柱形的物体。在整个打捞过程中,汽车以2m/s的速度匀速向右移动。图乙是此过程中汽车输出功率P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设t=0时汽车开始拉物体。不计滑轮的摩擦和绳重,不考虑水的阻力。试回答:

(1)乙图中 (填“AB”、“BC”或“CD”)段表示物体被打捞完全离开水面;圆柱形物体的质量是 。
(2)圆柱形物体上升过程中所受浮力的最大值;
(3)从汽车开始拉物体到圆柱形物体上表面刚好露出水面,这一过程汽车做的功是多少?

(1)乙图中 (填“AB”、“BC”或“CD”)段表示物体被打捞完全离开水面;圆柱形物体的质量是 。
(2)圆柱形物体上升过程中所受浮力的最大值;
(3)从汽车开始拉物体到圆柱形物体上表面刚好露出水面,这一过程汽车做的功是多少?
如图所示,将三个小球放入水中,A球漂浮在水面上(部分露在水面以上),B球悬浮在
水中,C球沉至容器底(对容器底有压力)。已知A、B两球质量相等,B、C两球体积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水中,C球沉至容器底(对容器底有压力)。已知A、B两球质量相等,B、C两球体积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球的体积大于A球的体积 |
B.A球所受浮力大于C球所受浮力 |
C.B球所受浮力大于C球所受浮力 |
D.三球所受浮力相等 |
许多同学都看过杂技演员表演的“水流星”,一根细绳系着盛水的杯子,演员抡起绳子,杯子就做圆周运动.不管演员怎样抡,水都不从杯里洒出.甚至杯子在竖直面内运动到最高点时,已经杯口朝下,水也不会从杯子里洒出来.演员的精采表演,每每博得观众的热烈掌声,如图为一杂技演员正在竖直平面内表演“水流星”,杯子在竖直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关于其中的一只杯子说法正确的是( )


A.受平衡力作用 | B.重力势能保持不变 |
C.机械能在不断改变 | D.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
当气温是15℃时,声速为每秒340米,已知人耳能分辨出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0.1秒,若要想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则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应为___________米。
近日,永嘉县沙头镇下浮林村江底挖掘出一棵巨大古樟树,古樟树表面呈古铜色,树段长10米,最宽处周长达6米,重约9吨。据当地村民介绍,古樟树深埋在水底河沙里,挖掘时用吊车才吊上来,这棵树埋在水下至少超过1000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们能看到树木表面呈古铜色是光的反射 |
B.从岸上看到水面下的古樟树是古樟树的虚像 |
C.重约9吨是指重力 |
D.古樟树被吊车从江中吊起时受重力和吊车对它的拉力 |
目前,城市中交通堵塞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交通堵塞问题,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种机动立交桥。机动立交桥又叫车载桥,它主要由动力车和桥板组成,使用时展开桥板搭建一座临时立交桥,使其他车辆顺利通过桥面,排除交通堵塞 (如右图所示)。当有一辆汽车匀速通过这个立交桥时,汽车的受力情况是()


A.受不平衡力 |
B.只受重力作用 |
C.受平衡力 |
D.不受力 |
2012年6月,我国首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进行7km级海试,如图所示.“蛟龙号”采用向空气舱中注入海水实现下沉,用抛弃压载铁的办法实现上浮。“蛟龙号”下沉、上浮的原理是()


A.下沉时靠减小浮力,上浮时靠增大浮力 | B.下沉时靠增加自重,上浮时靠减小自重 | C.下沉时靠减小浮力,上浮时靠减小自重 | D.下沉时靠增加自重,上浮时靠增大浮力 |
小明同学的体重为600N,当他使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水中的体积为0.01m3的重物A时(重物始终未出水面),他对地面的压强为8.756×103Pa.已知每只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cm2。当他用此滑轮组匀速提升空气中另一个重物B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90%。已知重物A重物B所受重力之比GA:GB=5:9,若不计绳重和摩擦,g=10N/kg。

求(1)提升重物A时小明对地面的压力
(2)物体A的重力和动滑轮重
(3)重物A完全出水面后,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小明拉绳的功率P。

求(1)提升重物A时小明对地面的压力
(2)物体A的重力和动滑轮重
(3)重物A完全出水面后,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小明拉绳的功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