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主要组成成分及沸点如下表所示:
组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氦气
氩气
氖气
沸点(℃)
-195.8
-183.0
-78.5
-268.9
-185.7
-246.0
 
实验:将液态空气倒入一只烧杯中,发现立即冒出大量气泡,把一根燃着小木条置于烧杯口,小木条火焰熄灭;过一会儿再把燃着的小木条置于烧杯口,此时小木条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据此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液氮的沸点比液氧的沸点  (填“高”或“低”),导致     首先从液态空气中汽化出来。
(2)“燃着小木条置于烧杯口,小木条火焰熄灭;过一会儿,小木条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其原因是
当前题号:1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在化学变化中必然会发生改变的是( )
A.分子的种类B.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D.原子的质量和性质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研究过量的炭粉与Fe2O3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假设:气体产物全部是C02
(2)查阅资料:a.氮气不能与炭粉及Fe2O3反应。b.高温下可以发生下列反应:2Fe203+3C4Fe+3CO2↑  C+C022CO
(3)设计方案:将一定量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环境下与过量炭粉充分反应。用实验中实际测得产生气体的质量,与理论计算得到的CO2的质量进行比较。

(4)实验操作:①称量:反应前Fe2O3的质量3.20 g;炭粉的质量2.00g;玻璃管C的质量48.48g。反应后玻璃管与残留固体共52.24 g。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氮气,再夹紧弹簧夹T,点燃酒精喷灯加热。
(5)问题分析:
①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    
②理论计算:若氧化铁与炭粉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C02,求3.2g氧化铁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Fe-56  O-16  C-12)。
③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实验中实际获得气体的质量
(6)结论:反应后气体产物的成分是
当前题号:3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小兵在一本参考书上发现,镁居然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于是他迫不及待的做起了这个实验: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粉末和一种黑色粉末单质。
燃烧的方程式为:,其中R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物中,______________是氧化剂。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反应。
当前题号: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下列物质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A.Fe2O3FeSO4B.SO2Na2SO3
C.Cu(OH)2NaOHD.NaNO3Ba(NO32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已知FeCl3与CuCl2对H2O2分解都有催化作用,为测定并比较二者的催化效率,需要控制的条件包括:①实验温度;②H2O2的浓度;③催化剂质量;④FeCl3与CuCl2的颗粒大小()
A.①②B.②③C.全部D.①②④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I2O5+5CO==I2+5CO2,根据生成CO2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I2和CO2的总质量
B.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的CO2中氧原子总数
C.反应物所含元素种类与生成物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D.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的I2和CO2的质量比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化学反应方程式“4P+5O22P2O5”表示( )
A.磷加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
B.磷和氧气混合后生成五氧化二磷
C.4个磷原子加10个氧原子等于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D.4个磷原子与5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蜡烛燃烧后剩下的烛油的质量比原来少
B.镁条燃烧后质量比原来镁条质量增加
C.电解18g水生成2g氢气和14g氧气
D.12g碳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电视里经常报道某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气体,若达到一定浓度,遇到火星极易发生爆炸,化学方程式为aCH4+bO2cCO2+dH2O,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可得各化学计量数(系数)之比为( )
A.1:1:1:1B.a:b:c:dC.1:2:1:2D.0:2:0:2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