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 pH值的变化
- + pH值的测量及方法
-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 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电影《黄金大劫案》上映后,里面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液)溶解黄金的情景引起了广泛的热议。黄金溶解在“王水”中形成HAuCl4(四氯合金酸),没有氢气产生。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王水”溶解黄金是化学变化 ②金比氢活泼 ③HAuCl4中,Au的化合价为+3④可以将pH试纸伸入“王水”中测其酸碱度 ⑤“王水”可以用铁质容器盛装
①“王水”溶解黄金是化学变化 ②金比氢活泼 ③HAuCl4中,Au的化合价为+3④可以将pH试纸伸入“王水”中测其酸碱度 ⑤“王水”可以用铁质容器盛装
A.①④⑤ | B.①②③ | C.③④⑤ | D.①③ |
某同学测定某溶液的pH时,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将待测液滴在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到溶液的pH,则该学生测得的pH(比溶液实际pH)( )
A.偏高 | B.偏低 | C.相等 | D.无法判断 |
因缺乏科学知识,有人误把被称为“工业用盐”的亚硝酸钠(NaNO2)当做食盐放进食物,由于亚硝酸钠对人体有剧毒,食用后易造成严重的中毒事件。亚硝酸钠是一种白色至浅黄色颗粒、棒状或粉末固体,有吸湿性,其水溶液呈碱性;加热至320℃以上分解;在空气中久置会慢慢变化为硝酸钠。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硝酸钠具有吸湿性,所以可以作为食物干燥剂 |
B.亚硝酸钠在空气中逐渐被氧化成硝酸钠的过程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上升到+5价 |
C.亚硝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9g |
D.若要测定亚硝酸钠水溶液的pH,可将pH试纸浸入亚硝酸钠溶液样品中 |
人体内一些体液的正常pH值范围如下表,据此表判断正确的是 ( )
体液 | 尿液 | 胃液 | 血浆 | 胰液 |
pH | 4.7~8.4 | 0.9~1.5 | 7.35~7.45 | 7.5~8.0 |
A.人体的尿液一定呈碱性 | B.人体的胃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
C.人体的胰液一定呈碱性 | D.pH试纸能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值 |
用所给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就能顺利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选项 | 相应实验 | 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 |
A |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 |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量筒 |
B | 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 |
C |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的溶液 | 烧杯、玻璃、胶头滴管、量筒 |
D |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 烧杯、玻璃棒、pH试纸、标准比色卡 |
A.A | B.B | C.C![]() | D.D |
小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某溶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10,他判断这是一种碱性溶液.对他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且结论正确 |
B.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大,结论不正确 |
C.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小,但结论正确 |
D.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但结论不正确 |
下列实验操作和目的都正确的是
选项 | 操作 | 目的 |
A | 将一小片pH试纸湿润后放在玻璃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 | 测定某溶液的pH |
B | 制取蒸馏水时,应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 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
C | 先将胶头滴管挤压,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 | 保证滴管的胶头部分也充满液体 |
D | 将水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稀释浓硫酸 |
A.A ![]() | B.B ![]() | C.C ![]() | D.D |
某科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有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___;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
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
(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有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___;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
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 测溶液pH | 滴加Na2CO3溶液 | 滴加BaCl2溶液 |
实验操作 | ![]() | ![]() | ![]() |
实验现象 |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 有气泡产生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
(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你想知道平时喝的“雪碧”这种饮料是呈酸性还是碱性,最简单的检验方法是用干净试管取少量雪碧,往其中_____试液,若该试液变红色则说明“雪碧”这种饮料是呈_____性的。若还要鉴定“雪碧”这种饮料的酸碱性的强弱,则最简单的方法是用_____,测定的方法是:_____,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关于下图中四个实验操作及评价正确的是( )


A.可用图甲方式来稀释浓硫酸 | B.图乙木条碳化的原因是浓硫酸有吸水性 |
C.图丙的操作能准确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 D.图丁所示的胶头滴管操作不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