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 pH值的变化
- + pH值的测量及方法
-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 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序号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区分氢氧化钾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 取样品,加入碳酸钠溶液 |
B |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 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体 |
C | 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反应 | 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
D |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 滴加稀盐酸,直到刚好无气泡产生 |
A.A | B.B | C.C | D.D |
亚硝酸钠(化学式NaNO2)是一种外观极像食盐,且具有与食盐一样咸味的有毒物质,因此,这种工业用盐常被冒充食盐掺假或被误作食盐使用,导致多起中毒事故发生。
①阅读上表,结合已有知识,设计一种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方法。______________。
②推测:亚硝酸钠(NaNO2)中的有毒成分是_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
项目 | 亚硝酸钠 | 氯化钠 |
溶解性 | 15℃时溶解度为81.5 g | 15℃时溶解度为35.8g |
熔点 | 271℃ | 801℃ |
沸点 | 320℃时发生分解放出有臭味气体 | 1413℃ |
水溶液酸碱性 | 碱性 | 中性 |
①阅读上表,结合已有知识,设计一种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方法。______________。
②推测:亚硝酸钠(NaNO2)中的有毒成分是_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
关于下图中四个实验操作及评价正确的是( )


A.图甲的操作能准确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 B.图乙所示的胶头滴管操作不规范 |
C.可用图丙方式来稀释浓硫酸 | D.图丁木条碳化的原因是浓硫酸有吸水性 |
在用氯化铁和氢氧化钙溶液来进行碱的性质实验时。发现使用相间试剂,但是滴加试剂的顺序不同,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甲组同学在试管中加入2毫升氢氧化钙溶液然后滴加氯化铁溶液马上出现沉淀。乙组在试管中加入2毫升氯化铁,然后滴加氢氯化钙溶液没有马上出现沉淀。
(1)为什么乙组实验没有马上出现沉淀,小科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氯化铁溶液变质
猜想二:氯化铁溶呈酸性
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小科最终排除了猜想一,他的依据是:________。
(2)小科想利用实验室的相关药品来验证猜想二,设计实验方案并描述预期现象________;
(3)经过实验验证,猜想二被证实。小科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证实了自己所得结论的正确性,然后他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氯化铁溶液嘉呈酸性,氯化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铁沉淀被酸性物质反应,质量沉淀消失,直到酸性物质被全部反应完才出现沉淀。小科用氢氧化钠代替氢氧化钙验证此结论,请在答题卷的坐标图上画出往氯化铁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沉淀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加氢氧化钠的大致关系图像______。
(1)为什么乙组实验没有马上出现沉淀,小科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氯化铁溶液变质
猜想二:氯化铁溶呈酸性
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小科最终排除了猜想一,他的依据是:________。
(2)小科想利用实验室的相关药品来验证猜想二,设计实验方案并描述预期现象________;
(3)经过实验验证,猜想二被证实。小科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证实了自己所得结论的正确性,然后他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氯化铁溶液嘉呈酸性,氯化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铁沉淀被酸性物质反应,质量沉淀消失,直到酸性物质被全部反应完才出现沉淀。小科用氢氧化钠代替氢氧化钙验证此结论,请在答题卷的坐标图上画出往氯化铁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沉淀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加氢氧化钠的大致关系图像______。

如图为“配制碳酸钠饱和溶液并测定其pH”的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用到这一科学原理的是( )
A.用天平测出某物体的质量 |
B.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某物体的重力 |
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
D.用pH试纸测出某溶液的p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