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 材料制造与环境保护
- 新型材料
- 材料与人类社会发展
- 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 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 金属资源的保护
- 铁锈的主要成分
-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 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
-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 金属的化学性质
- 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
-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 + 金属的冶炼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是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某同学做了该实验并记录了有关测量数据如下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忽略不计)

请回答:
(1)实验时,酒精灯网罩的作用 。
(2)本次实验结果显示:△m1>△m2。对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有同学提出下列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
(3)假设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吸收,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得出产生的气体是 ,此过程中生成的Cu的质量是 克。

称量对象 | 反应前质量 | 反应后质量 | 质量差 |
试管+固体混合物 | 69.8g | 67.3g | △m1 |
烧杯+氢氧化钠溶液 | 118.8g | 119.9g | △m2 |
请回答:
(1)实验时,酒精灯网罩的作用 。
(2)本次实验结果显示:△m1>△m2。对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有同学提出下列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
A.装置漏气 |
B.生成的CO2部分与过量的C反应生成了CO |
C.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太低 |
如图A、B、C三种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 B是单质, A、C都是氧化物,C是一种黑色固体物质。请回答:)

(1)写出C的化学式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3)指明反应②基本反应类型 。

(1)写出C的化学式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3)指明反应②基本反应类型 。
某兴趣小组的学生研究过量的炭粉与Fe2O3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探究过程如下:
Ⅰ 提出假设:气体产物全部是CO2;气体产物是CO2和CO混合物;气体产物全部是CO。
Ⅱ 查阅资料:a.氮气不能与炭粉及Fe2O3反应。
b.高温下可以发生下列反应:2Fe2O3+3C
4Fe+3CO2↑ C+CO2
2CO
Ⅲ 设计方案:将一定量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环境下与过量炭粉充分反应。用实验中实际测得产生气体的质量,与理论计算得到的气体的质量进行比较。
Ⅳ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Ⅴ 实验操作:
①称量:反应前Fe2O3的质量3.20 g;炭粉的质量2.00g;玻璃管C的质量48.48g。反应后玻璃管与残留固体共52.24 g。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氮气,再夹紧弹簧夹T,点燃酒精喷灯加热。
Ⅵ 问题分析:
(1)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根据题意B试管中应加入的试液是__________________ 。
(3)根据题中所给数据,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若气体产物全部是CO2,理论上应该得到气体质量_______ ;若气体产物全部是CO,则气体质量是_____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气体质量____________ ;
结论:(要求简述获得结论和理由)_________ 。
Ⅰ 提出假设:气体产物全部是CO2;气体产物是CO2和CO混合物;气体产物全部是CO。
Ⅱ 查阅资料:a.氮气不能与炭粉及Fe2O3反应。
b.高温下可以发生下列反应:2Fe2O3+3C


Ⅲ 设计方案:将一定量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环境下与过量炭粉充分反应。用实验中实际测得产生气体的质量,与理论计算得到的气体的质量进行比较。
Ⅳ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Ⅴ 实验操作:
①称量:反应前Fe2O3的质量3.20 g;炭粉的质量2.00g;玻璃管C的质量48.48g。反应后玻璃管与残留固体共52.24 g。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氮气,再夹紧弹簧夹T,点燃酒精喷灯加热。
Ⅵ 问题分析:
(1)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
(2)根据题意B试管中应加入的试液是
(3)根据题中所给数据,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若气体产物全部是CO2,理论上应该得到气体质量
结论:(要求简述获得结论和理由)
用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杂质的某种还原性气体测定一种铁的氧化物(FexOy)的组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根据上图试回答:
(1)甲装置的作用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过程中丁装置没有明显变化,而戊装置中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则该还原性气体是 。
(3)当丙装置中的FexOy,全部被还原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8g,同时测得戊装置的质量增加了17.6g。则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根据上图试回答:
(1)甲装置的作用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过程中丁装置没有明显变化,而戊装置中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则该还原性气体是 。
(3)当丙装置中的FexOy,全部被还原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8g,同时测得戊装置的质量增加了17.6g。则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继续实验.

(1)B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
(2)实验过程中D处点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实验中一氧化碳除了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外还具有的另外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同学认为A装置用于证明一氧化碳不能和石灰水反应,乙同学认为省略A可达到同样的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试验中测得C装置增加的质量为4.4克,请通过计算并简要分析实验中消耗的一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__2.8克(大于、等于、小于)。

(1)B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
(2)实验过程中D处点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实验中一氧化碳除了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外还具有的另外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同学认为A装置用于证明一氧化碳不能和石灰水反应,乙同学认为省略A可达到同样的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试验中测得C装置增加的质量为4.4克,请通过计算并简要分析实验中消耗的一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__2.8克(大于、等于、小于)。
某化学小组对铁的冶炼、铁的锈蚀与防护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1)该小组设计如图1研究铁的冶炼.
①实验时,应先注水片刻后再加热的目的是 .
②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该小组又设计如图2装置,将反应所得铁粉置于锥形瓶底部,塞紧瓶塞,滴加适量食盐水,开始测量容器内压强的变化.压强与时间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
①锥形瓶内压强下降的原因是 .

(1)该小组设计如图1研究铁的冶炼.
①实验时,应先注水片刻后再加热的目的是 .
②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该小组又设计如图2装置,将反应所得铁粉置于锥形瓶底部,塞紧瓶塞,滴加适量食盐水,开始测量容器内压强的变化.压强与时间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
①锥形瓶内压强下降的原因是 .
铁的使用非常广泛,但较容易锈蚀。
(1)工业上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3CO + Fe2O3
2Fe + 3CO2,该反应中一氧化碳(CO)会夺取氧化铁(Fe2O3)中的氧,这说明氧化铁具有_________性。
(2)根据下图所示实验现象,可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1)工业上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3CO + Fe2O3

(2)根据下图所示实验现象,可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中国制造业正在持续发展,汽车制造是重庆制造业的一个代表,请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填空.
(1)下列汽车组件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A钢铁车架 B真皮座套 C玻璃车窗 D橡胶轮胎
(2)钢铁车壳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与空气中的________(填两种物质的名称)接触而生锈.
(3)汽车制造需要钢铁,工业上的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与一氧化碳来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________(填化学式)发生了还原反应.
(1)下列汽车组件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A钢铁车架 B真皮座套 C玻璃车窗 D橡胶轮胎
(2)钢铁车壳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与空气中的________(填两种物质的名称)接触而生锈.
(3)汽车制造需要钢铁,工业上的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与一氧化碳来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________(填化学式)发生了还原反应.
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会剧烈燃烧
B.木炭粉与黑色的氧化铜粉末混合后可看到红色粉末
C.氢氧化钠固体放置在空气中不会变质,无需密封保存
D.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A.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会剧烈燃烧
B.木炭粉与黑色的氧化铜粉末混合后可看到红色粉末
C.氢氧化钠固体放置在空气中不会变质,无需密封保存
D.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小金同学各取 48g 氧化铁粉末利用图示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CO 和 Fe2O3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甲组用酒精喷灯(火焰温度 800℃~1000℃)、乙组用酒精灯(火焰温度 500℃~700℃)分别对玻璃直导管进行充分加热,红色粉末均变为黑色粉末。两组分别用固体产物进行实验,记录如下。
为解释这个现象,小金同学查阅到下列资料:
Ⅰ.已知铁的氧化物有 FeO、Fe3O4、Fe2O3,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失去或逐步失去其中的氧,最终被还原为铁。
Ⅱ.Fe3O4是一种铁氧体磁性物质,不溶于水和酸。
(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
(2)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乙组的生成物可能是________,请你通过计算证明。

甲组用酒精喷灯(火焰温度 800℃~1000℃)、乙组用酒精灯(火焰温度 500℃~700℃)分别对玻璃直导管进行充分加热,红色粉末均变为黑色粉末。两组分别用固体产物进行实验,记录如下。
操作步骤 | 甲组现象 | 乙组现象 |
① 称量反应后粉末质量(g) | 33.6 | 44.2 |
②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 | 全部能被磁铁吸引 | 部分能被磁铁吸引 |
③ 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盐酸,震荡 | 全部溶解,有气泡 | 部分溶解,无气泡 |
为解释这个现象,小金同学查阅到下列资料:
Ⅰ.已知铁的氧化物有 FeO、Fe3O4、Fe2O3,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失去或逐步失去其中的氧,最终被还原为铁。
Ⅱ.Fe3O4是一种铁氧体磁性物质,不溶于水和酸。
(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
(2)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乙组的生成物可能是________,请你通过计算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