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 材料制造与环境保护
- 新型材料
- 材料与人类社会发展
- 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 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 金属资源的保护
- 铁锈的主要成分
-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 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
-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 金属的化学性质
- 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
-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 + 金属的冶炼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请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A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B装置可用于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实验室用C装置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与氧气不完全相同,原因是_________。

(1)A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B装置可用于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实验室用C装置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与氧气不完全相同,原因是_________。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定溶液的pH,先将试纸用水湿润,后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上 |
B.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 |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先加热氧化铁粉末至红热,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
D.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中倒入水,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
用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发现已制得的铜又很快变黑了,你推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温度不能达到还原氧化铜的最低值 |
B.试管口倾斜,使得加热不均匀 |
C.反应开始时,没有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干净 |
D.铜没有在一氧化碳气流中冷却而又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 |
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炭粉与氧化铁反应产物中的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
假设: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有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
设计方案:将一定量氧化铁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消耗炭和氧元素的质量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查阅资料:氮气不能跟炭粉和氧化铁发生反应,也不跟碱溶液发生反应,可用来隔绝氧气。
收集证据,验证假设:

假设: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有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
设计方案:将一定量氧化铁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消耗炭和氧元素的质量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查阅资料:氮气不能跟炭粉和氧化铁发生反应,也不跟碱溶液发生反应,可用来隔绝氧气。
收集证据,验证假设:

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 | 简答 |
①取3.2g氧化铁与2g炭粉均匀混合,放入质量为48.2g的B玻璃管中。 | B玻璃管和氧化铁、炭粉的总质量为 。 |
②仪器:打开弹簧夹,往贮气瓶中注入水。 | |
③先通入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 其目的是: 。 |
④夹紧弹簧夹后,加热氧化铁。 | B玻璃管内的现象是: 。 |
⑤停止加热,再通入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 其目的是: 。 |
⑥实验完毕后,冷却至室温,称B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2g,称A瓶连液体增重1.2g。 | B玻璃管连固体减少的质量 A瓶连液体增加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⑦结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得出原假设 (填成立或不成立)。 |
通过如图所示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并不能说明黄铜的密度比铜片大 |
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 |
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
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
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课上展示了一套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假设每步化学反应都完全,氧化铁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查阅资料:草酸在浓硫酸存在时加热发
生如下反应:
H2C2O4
CO↑+CO2+H2O
通过讨论,同学们对这套装置有了多种认识。
(1)第一小组同学说:从实验安全和实验操作程序看,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先加热 (填A或D)处;从环保的角度讲,在E装置后还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其方法是: 。
(2)第二小组的同学说:用该实验装置可以检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产物,其现象是:
其中B装置的作用_______ 。
(3)第三小组的同学说:利用这套装置还可以测定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他们的测定方法是:称量氧化铁样品的质量10.0 g,样品与玻璃管的总质量为60.0 g,完全反应并冷却后再称量玻璃管与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58.2 g。计算实验测得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
(4)第四小组同学说:利用这套装置还有另外测定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的方法:先称量氧化铁样品的质量,再分别称量E装置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即可计算求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但按此方法实际实验测定结果却偏小,分析造成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

查阅资料:草酸在浓硫酸存在时加热发
生如下反应:
H2C2O4

通过讨论,同学们对这套装置有了多种认识。
(1)第一小组同学说:从实验安全和实验操作程序看,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先加热 (填A或D)处;从环保的角度讲,在E装置后还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其方法是: 。
(2)第二小组的同学说:用该实验装置可以检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产物,其现象是:
其中B装置的作用_______ 。
(3)第三小组的同学说:利用这套装置还可以测定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他们的测定方法是:称量氧化铁样品的质量10.0 g,样品与玻璃管的总质量为60.0 g,完全反应并冷却后再称量玻璃管与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58.2 g。计算实验测得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
(4)第四小组同学说:利用这套装置还有另外测定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的方法:先称量氧化铁样品的质量,再分别称量E装置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即可计算求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但按此方法实际实验测定结果却偏小,分析造成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
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向50克氧化铜粉末中通氢气,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固体质量减少8g,求:

(1)已反应掉的氧化铜质量。(列式计算)
(2)若实验时用的氢气,是用如图标签所示的浓硫酸稀释成稀硫酸后和足量的锌粒反应制取的。取用浓硫酸50毫升,小心加入到300毫升水中稀释,稀释后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1)已反应掉的氧化铜质量。(列式计算)
(2)若实验时用的氢气,是用如图标签所示的浓硫酸稀释成稀硫酸后和足量的锌粒反应制取的。取用浓硫酸50毫升,小心加入到300毫升水中稀释,稀释后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某工厂废液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铜和氯化亚铁。某课外小组要从废液中回收铜并得到铁红(主要成分Fe2O3),要求全过程不引入其他金属元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过量A(Fe粉)反应后,再进行操作a,此操作为_______________。
(2)工厂废液中加入过量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甲中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4)步骤①②③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5)铁红是炼铁的主要原料,写出用CO和铁红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过量A(Fe粉)反应后,再进行操作a,此操作为_______________。
(2)工厂废液中加入过量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甲中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4)步骤①②③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5)铁红是炼铁的主要原料,写出用CO和铁红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某工厂用密度分别为
和
的两种纯金属混合熔炼合金材料。若采取质量3:2的方法来配方,即密度
的金属质量取3份,而密度为
的金属质量取2份.那么,如果不考虑体积的变化,混合熔炼所得合金材料的密度为
= (写表达式).





在一定条件下,木炭、一氧化碳、氢气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下列对这三个反应的分析,正确的是
A.所发生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
B.反应后都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
C.反应后都能生成红色的固体 |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