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 +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 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 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将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加热,无白色浑浊出现 |
B.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将3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溶液 |
C.二氧化碳溶于水产生碳酸,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都是H+ |
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将①②两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温度升高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两溶液的质量都增加,但甲溶液的质量增加多 |
B.①②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
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①增加,②减少 |
D.①溶液中固体增加,②溶液中固体减少 |
已知: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1)20℃时,将100克氯化钠加入到2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_。
(2)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硝酸钾,要得到比较纯净的氯化钠,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3)将含有不溶性杂质的硝酸钾加入到一定量20°C的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100g固体没有溶解。继续升高温度至60℃,充分搅拌后仍有60.8g固体没有溶解。然后将混合物升温到80℃,再充分搅拌,恒温过滤,得到滤渣34.74g则这一定量水的质量是________g,原固体混合物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氯化钠溶解度/g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37.8 | 38.4 |
硝酸钾溶解度/g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169 |
(1)20℃时,将100克氯化钠加入到2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_。
(2)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硝酸钾,要得到比较纯净的氯化钠,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3)将含有不溶性杂质的硝酸钾加入到一定量20°C的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100g固体没有溶解。继续升高温度至60℃,充分搅拌后仍有60.8g固体没有溶解。然后将混合物升温到80℃,再充分搅拌,恒温过滤,得到滤渣34.74g则这一定量水的质量是________g,原固体混合物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溶质的饱和溶液同时蒸发掉10克水,并冷却到T°C时,分别析出2克甲和3克乙物质(均不带结晶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不同 |
B.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等于20克 |
C.T℃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降低而变小 |
D.将T℃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甲、乙不反应),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都是20% |
B.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
C.t2℃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a的饱和溶液 |
D.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
下表是不同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表。
(1)20℃时,将40g 硝酸钾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2)要使2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写出一种即可)
(3)某实验室需要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以备用,请你写出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_______
温度(℃) | 0 | 20 | 30 |
溶解度(g/100g水) | 13.3 | 31.6 | 63.9 |
(1)20℃时,将40g 硝酸钾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2)要使2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写出一种即可)
(3)某实验室需要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以备用,请你写出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_______
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陶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对学校附近某河水的水质进行净化,经过此装置后,所得水为____(填“纯净物”或 “混合物”).

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65℃时,该溶液是____(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无法判断”).
②将一份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能达到目的的有(________)
如图所示实验,将水加入到试管中,观察到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饱和石灰水变浑浊,则X固体可能为____,由此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

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65℃时,该溶液是____(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无法判断”).
②将一份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能达到目的的有(________)
A.升温 |
B.降温 |
C.加固体M |
D.恒温度发水 |

A、B、C三个烧杯中盛有相同质量的水(其中A、C烧杯中水温为10℃,B烧杯中水温为30℃,不考虑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分别加入甲、乙两物质各10g,充分溶解后所得现象如图所示,试回答:

(1)你认为_____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图分析,10℃时A、C烧杯中未溶解的溶质质量关系是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其它条件不变,将C烧杯中的温度升到50℃时,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若将烧杯中的溶质全部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有:①_____,②_____.

(1)你认为_____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图分析,10℃时A、C烧杯中未溶解的溶质质量关系是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其它条件不变,将C烧杯中的温度升到50℃时,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若将烧杯中的溶质全部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有:①_____,②_____.
许多科学知识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其中并列关系是由于分类依据的相同而把事物截然分开并列,而交叉关系是对事物分类时,由于采用不同的分类依据,则必然出现交叉关系,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包含浓溶液 |
B.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并列关系 |
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
D.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 |
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 |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