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为蔗糖的溶解度曲线。现将剩有蔗糖固体的饱和溶液降温,则烧杯底部的蔗糖固体质量将( )
A.减少B.增加C.不变D.先增加后减少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t2℃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加入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如图(1)所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     (填“a”或“b”)物质的溶解一定达到了饱和状态。
(2)图(2)中,     (填“甲”或“乙”)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
(3)图1中a溶液温度从t2℃降低到t1℃,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较,通常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填序号)。
A.溶液的浓度B.溶剂的质量C.溶解度
当前题号:2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NaOH溶液中的OH-能与酸反应,则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
C.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则该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D.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面是四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所示的密封装置,先调节天平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出现的情况是()
A.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变质
B.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饱和,烧碱潮解
C.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D.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5g、6g、6g某固体X,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图二能表示固体X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t1℃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
(5)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
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②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③溶液质量:甲>乙
当前题号:6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下列方法不会使它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A.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蒸发掉大量的水B.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
C.降低温度直到有硝酸钾晶体析出D.升高温度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学生在一定温度下,向质量均为100g的四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搅拌至充分溶解(如有不溶的硝酸钾,则过滤除去),得到溶液.该学生在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g)
80
100
120
140
溶液的质量(g)
180
200
210
210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实验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得到的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实验4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从溶液中先结晶出来,然后再经加热可以制得纯碱,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正确的是()
A.这个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NaHCO3一定是不溶于水的物质
C.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NH4+D.结晶出NaHCO3后的溶液中没有Na+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将一块塑料板放入50°C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塑料板漂浮于液面上(如图)。若将溶液降温到20°C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 。若要看到20°C的溶液中的塑料板上浮,应采用的方法是
当前题号:10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