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 +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 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 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某次蔗糖溶解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③中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 B.②③中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C.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①大 | D.②中溶液的质量大于③中溶液的质量 |
图中的直线表示t℃时,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质量。对于a、b、c、d四点的分析,你认同的是


A.a、b两点质量分数不同 |
B.b点不可能是饱和溶液 |
C.c点质量分数最小 |
D.d点在t℃时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
小金自制了一个“气象瓶”,其密闭玻璃容器内装有硝酸钾和氯化铵及蒸馏水,当外界温度改变,物质溶解度相应变化,会展现出不同形态的结晶。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 B.溶解度不变 |
C.溶剂质量变小 | D.溶质质量变小 |
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最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




A.A | B.B | C.C | D.D |
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20℃时25克食盐溶入50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
A.75克 | B.68克 | C.66克 | D.69克 |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
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将20℃时的饱和KNO3溶液升温到100℃时,仍是饱和溶液 |
C.饱和溶液一定是任何溶质都不能溶解的溶液 |
D.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该温度下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
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25g、15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填烧杯编号):

(1)A、B、C三只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
(2)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

(1)A、B、C三只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
(2)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
一杯60 ℃、100克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逐渐恒温蒸发水时溶液质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蒸发水时析出了晶体的是( )
实验次数 | 1 | 2 | 3 |
蒸发水的质量/克 | 2 | 2 | 2 |
剩余溶液的质量/克 | 98 | 96 | 93 |
由上表可知蒸发水时析出了晶体的是( )
A.第1次 | B.第2次 | C.第3次 | D.都没有晶体析出 |
将一套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放在天平上,使天平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后,出现的情是( )


A.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氢氧化钠固体变质 |
B.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氢氧化钠固体潮解 |
C.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氢氧化钠固体潮解 |
D.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饱和,氢氧化钠固体潮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