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n:m,则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A.B.C.D.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含义是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从溶液中先结晶出来,然后再经加热可以制得纯碱,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正确的是()
A.这个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NaHCO3一定是不溶于水的物质
C.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NH4+D.结晶出NaHCO3后的溶液中没有Na+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t ℃时,向一只盛有0.15 g熟石灰(氢氧化钙)的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后,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t ℃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3 g
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g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将一块塑料板放入50°C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塑料板漂浮于液面上(如图)。若将溶液降温到20°C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 。若要看到20°C的溶液中的塑料板上浮,应采用的方法是
当前题号:5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把一粒缺角的氯化钠晶体,放入它的饱和溶液中保持温度不变并在密闭条件下,经过一段很长时间,晶体的缺角会自动补上(成为完整的立方体).这时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晶体的质量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某溶液将达到饱和,要使其转变成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倒出部分溶液B.增加溶质C.升高温度D.降低温度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对“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的解释正确的是()
A.20℃时,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食盐36
B.20℃时,100g饱和食盐溶液中含36g食盐
C.36g食盐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20℃时,100g水最多可溶解36g食盐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解释下列现象:将底部有部分未溶解的硫酸铜固体的饱和溶液用酒精灯加热,底部固体变少。
当前题号:9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 g,分别加入到四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下表:
物质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
2
0
9.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四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B.丁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最大
C.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
D.四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液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