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密度及其特性
- 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
- 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
- 密度与温度
- 设计实验测密度
- 液体密度的测量
- 固体密度的测量
- 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 密度公式的应用
- 密度的大小比较
- 探究密度特性的实验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对密度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
A.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
B.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
C.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
D.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kg铁的质量比1kg棉花的质量大 |
B.平时我们说的“油比水轻”,实质指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
C.固体物质的密度都比液体物质的密度大 |
D.物体移到月球上质量将变小 |
小翔在学习密度时写出了一些交流材料,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物质在相同状态下,密度大小一般是不相等的 |
B.把某容器中的物质用去一部分后,剩余物质密度的大小都不会改变 |
C.同种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在相同状态时,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 |
D.质量相等的实心物体,体积较大的组成物质的密度较小 |
小明利用蜡烛进行下列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
B.用空气流可吹灭蜡烛的火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 |
C.在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
D.燃烧的蜡烛质量与收集到的生成物质量相等,说明实验结果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世界上最轻固态材料,在浙大诞生,实验室昵称它为“碳海绵”。检测结果显示 “碳海绵”还有超强的储电能力;对有机溶剂具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是已报出的油力最高的材料;放在温度为—196℃的液氮中,弹性活力依然;“碳海绵”有很多空隙,可以填充保温材料等物质;它能达到的最小密度为0.16毫克/立方厘米(不包括该物质空隙间的气体):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将来的某一天,手机电池带电时间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 |
B.若海上发生漏油事件,则可以把“碳海绵”撤在海面上迅速吸油 |
C.若用此材料做成宇航服能抵抗月球晚上零下一百多度的低温 |
D.相同体积“碳海绵’’的质量远小于密度为0.09千克/米3的氢气的质量 |
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对A、B两种物质进行了探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下图所示的图像。

(1)从所得到的图像来看,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________关系。
(2)A、B两种物质中,_________物质的密度较大。

(1)从所得到的图像来看,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________关系。
(2)A、B两种物质中,_________物质的密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