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了测量物质密度后,爱探究的小明想测出某种未知液体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测液体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为_______g。

(2)测液体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________mL,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对他的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3)小明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煤油
0.8×103
干松木
0.4×103
酒精
0.8×103

0.9×103

1.0×103

2.7×103
水银
13.6×103

8.9×103
 
A.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B.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C.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的密度大
D.相同质量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在某同学的“测铁块密度”的实验预习报告中,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
②把铁块放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升到的刻度
③用天平测出铁块的质量
④进行运算,求出铁块的密度.
在上述步骤中()
A.没问题B.①、③两步应互换
C.②、③两步应互换D.①、④两步应互换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这句话的确切含义是()
A.铁的重力比木头大B.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C.铁的密度比木头大D.铁的体积比木头大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资料显示:牛奶中掺水量越多,牛奶密度越小。小丽想通过测定密度来比较两种牛奶品质的优劣,他自制了一个可测液体密度的“浮标”---在竹筷子下面缠绕一些铁丝,如图甲所示。

(1)纯牛奶是_________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分别将“浮标”浸入A、B两牛奶中,待静止后,筷子上与液面相平的位置分别标记为A和B,如图乙所示。比较标线AB的上下位置,可知A、B牛奶密度ρA__________ρB,由此可知A、B牛奶品质的优劣。
(3)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发现“浮标”杆上的两条标记线靠得很近,为了更易区分,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浮标”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下列对质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B.任何情况下,物体的质量都不变
C.物体的质量跟形状、温度、位置等无关
D.物体的质量由物体本身决定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4岁的小英耳朵有点痛,需要服用补热息痛糖浆或滴剂(糖浆与滴剂的作用相同),而家里只有扑热息痛滴剂。对于一个4岁的儿童来说,服用糖浆的安全用量为6毫升(见下图)。则服用多少毫升的滴剂等于服用了6毫升用量的糖浆 ( )

A.3毫升    B. 6毫升    C. 9毫升    D. 12毫升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面是他们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图1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同学们在称量氯化钠质量时,右盘未放纸片,则结果会导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3)在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同学们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
(4)同学们量取水的体积如图2所示,则该小组同学实际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取整数)
当前题号:8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为了使糖在沸腾的时候不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下列方法中可以采用的()
A.用减少压强的方法除水
B.用增大压强的方法除水
C.添加催化剂
D.让太阳晒干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有关天平使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取放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
B.已经调节好的天平位置移动后,称量前必须重新调节
C.称量完毕应将砝码及时放回砝码盒内
D.将食盐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