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请根据下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
(2)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属于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情况下,要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____。
(4)将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关系是 (填写物质序号);

(1)P点的含义是 ;
(2)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属于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情况下,要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____。
(4)将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关系是 (填写物质序号);
根据“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酒精灯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如图甲所示,在水沸腾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温度即为水的__________。水沸腾时看到瓶口周围有大量的“白气”,在“白气”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和_______
(2)待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乙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是一种醋壶,它的盖上有两个小孔,使用时如果用手指按住其中一个小孔,醋就不易从另一孔中倒出来;放开手指,就很容易把醋倒出来。这一设计应用了_______________的原理。



(1)用酒精灯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如图甲所示,在水沸腾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温度即为水的__________。水沸腾时看到瓶口周围有大量的“白气”,在“白气”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和_______
(2)待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乙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是一种醋壶,它的盖上有两个小孔,使用时如果用手指按住其中一个小孔,醋就不易从另一孔中倒出来;放开手指,就很容易把醋倒出来。这一设计应用了_______________的原理。
打开汽水瓶盖,气体从瓶中逸出(如图)的主要原因是()


A.汽水变成蒸汽挥发出来 |
B.压强减小后,使汽水中气体的溶解度减小而逸出 |
C.汽水中的水蒸气挥发出来 |
D.温度升高使汽水中的碳酸分解 |
下图是某固体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其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100+a)% |
B.t℃时,若将A的饱和溶液Wg加水稀释至2Wg,则稀释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a/(100+a)% |
C.t℃时,若要将A的饱和溶液Wg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需加入agA的溶质 |
D.t℃时,若要将A的饱和溶液Wg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少一半,需加水0.5Wg |
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设计实验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的因素,实验步骤如下.
Ⅰ.称取一定质量的食盐,研磨成粉末,并按照每份3.6g将产品分成若干份备用.
Ⅱ.按照表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所需仪器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a为____,b为____.
(2)根据上述的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有____种,根据常识可知其中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
(3)多组实验中使用研磨好的粉末状的食盐或硝酸钾而不使用块状物的优点是____.
(4)有人认为将第一组与第五组实验进行对比,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请简述理由:____.
(5)由上述实验可知,20℃时食盐的溶解性____(填“>”“<”或“=”)硝酸钾的溶解性.
Ⅰ.称取一定质量的食盐,研磨成粉末,并按照每份3.6g将产品分成若干份备用.
Ⅱ.按照表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所需仪器略去)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第五组 |
实验温度 | 20℃ | 20℃ | 20℃ | 20℃ | 80℃ |
溶质种类 | 食盐 | 食盐 | 食盐 | 硝酸钾 | 食盐 |
溶质状态 | 粉末 | 粉末 | 块状 | 粉末 | 粉末 |
溶质质量 | 3.6g | 3.6g | 3.6g | 3.6g | 3.6g |
溶剂种类 | 水 | 植物油 | b | 水 | 水 |
溶剂质量 | 10g | a | 10g | 10g | 10g |
溶解情况 | 固体全溶 | 固体不溶 | 固体全溶 | 固体部分溶 | 固体全溶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a为____,b为____.
(2)根据上述的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有____种,根据常识可知其中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
(3)多组实验中使用研磨好的粉末状的食盐或硝酸钾而不使用块状物的优点是____.
(4)有人认为将第一组与第五组实验进行对比,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请简述理由:____.
(5)由上述实验可知,20℃时食盐的溶解性____(填“>”“<”或“=”)硝酸钾的溶解性.
将一小物块A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A静止后,有72g的水溢出;再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A静止后,有64g的酒精溢出.则A在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N,A的体积是____cm3,A的密度是____kg/m3。(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
在温度保持t℃不变时,某物质M的溶液经过如下变化,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M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Ml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B.Ml溶液、M2溶液都一定是饱和溶液 |
C.t℃时M的溶解度一定是50克 |
D.M1可能是饱和溶液,M2一定是饱和溶液 |
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烧杯内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悬挂物不参与反应),说明弹簧秤示数变化情况(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如果加入蔗糖晶体,弹簧秤示数__________;
(2)如果加入蒸馏水,弹簧秤示数____________;

(1)如果加入蔗糖晶体,弹簧秤示数__________;
(2)如果加入蒸馏水,弹簧秤示数____________;
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进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体积是500cm3 |
B.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5N |
C.物体的密度是2.25×103kg/m3 |
D.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9N |